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科技 > 正文

              法治蘭州:在“家門口”化解矛盾,以法治之力助推鄉村振興

              時間:2023-08-15 06:50:07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佃瀟 甘肅蘭州報道


              【資料圖】

              近日,海報新聞記者跟隨司法部組織的“2023年法治鄉村基層行”主題宣傳活動,來到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龍泉寺鎮龍泉村和蘭州市紅古區平安鎮若連村,實地了解當地法治鄉村建設情況。

              培養“法律明白人”、培育“學法用法示范戶”、推行“周四說事”工作法……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當地先行探索出一系列特色法治鄉村建設新路徑,以法治之力助推鄉村振興,不斷塑造鄉村風貌新氣質。

              “周四說事”將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一旦出現矛盾,就及時就近解決。”龍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芳道告訴海報新聞記者,近年來,龍泉村創新推出“周四說事”工作法,村“兩委”班子成員每周四集中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說事室”,面對面、全天候解決村民反映的問題和困難,使得矛盾和問題在第一時間、在家門口得到有效解決。

              “周四說事”臺賬記錄本

              “‘周四說事’工作法是村‘兩委’班子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共同商議確定的一個機制,每周四把村‘兩委’班子成員、社長、網格員等集中到一起,全天候等群眾前來說事,村民提意見、說困難,村‘兩委’班子成員記錄、跟蹤、解決問題。”魏芳道說道。

              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對于行動不便的村民,村“兩委”班子成員主動登門入戶,將“周四說事”帶進村民家中,讓村民少一些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譬如,今年3月2日,村民魏某道借“周四說事”之機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訴說家中困難,魏某道和妻子今年因患病住院,花費了高昂醫藥費,向村上申請低保。接待人王宗維向魏某道詳細詢問了情況,并與村黨支部書記溝通之后,魏芳道立即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依程序為魏某道家申請了低保。

              據村內年輕村干部魏偉道介紹,“周四說事”工作法確立后,將村內的矛盾糾紛、村務商議等工作融合互動,真正做到“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今年以來,共收集村民反映的各類困難問題49件,其中列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件,現已全部解決。

              與此同時,“周四說事”工作法還實行定期回訪制,把每月的最后一天作為“說事”回訪日,集中時間回訪,聽取村民意見,讓村民“說事、議事、主事”。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龍泉村充分調動并發揮人民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各項事務管理工作走上了有章程保證、靠民主管理的規范化依法治村軌道,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法律明白人”做“法律明白事”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要普之以法,幫助村民懂法、守法、用法。”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若連村黨支部副書記張恩福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便是“法律明白人”。

              據了解,近年來,若連村充分發揮“一村(居)一法律顧問”作用,強化法律明白人、學法用法示范戶和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村內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目前,該村共有公共法律服務室1個、法律顧問1人、法律明白人11人、人民調解組織1個、人民調解員9人、學法用法示范戶6戶。

              2020年,張恩福經過學習培訓和考核后成功上崗。面對紛繁復雜的農村矛盾糾紛,張恩福在實際調解中,致力把調解的過程變為村民學法的過程,將人民調解和法治宣傳教育有機融合,使雙方當事人在接受調解中懂法、守法、用法。

              同時,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獲悉,若連村產業結構以高原夏菜為主,形成了以富硒菜花、有機散花、蓮花菜為主的特色種植業。依托該村的法律隊伍,在高原夏菜銷售過程中易出現的各類經濟問題,可在源頭得以有效化解。

              若連村一社社長、法律明白人曹玉琴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

              “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并不明白法律明白人到底是做什么的,再加上我們老兩口家里有6畝地,平時還要經常去地里忙農活,感覺顧不上。但是等我真正去學習、參加培訓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法律跟我們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2020年,若連村一社社長曹玉琴經過學習和培訓,也正式成為該村的法律明白人,幫助調解村內矛盾糾紛。

              “以前我們的蔬菜成熟后,可能會出現菜販子故意壓價的情況。比如,今天收的話還是1塊錢,明天可能就變成9毛了。當我通過學習成為法律明白人以后,我就意識到,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曹玉琴告訴記者,如今她意識到,蔬菜收購之前,農戶應與收購方簽署合同,并且在合同中寫明定金,雙方按合同辦事。“口頭協議不行,必須有書面協議,只有這樣,斷事的時候才有據可依、有法可依。”

              若連村村委會副主任陳作貴也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之一,多年的基層工作讓他意識到,村里老年人容易遇到詐騙、繼承、贍養等問題。為此,陳作貴經常在工作中給村民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村里的大喇叭、村民微信群、每一次入戶工作都成了他普法的窗口。

              法治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若連村以“黨建+”為引領,各項工作進入法治化管理軌道,包括法律明白人、學法用法示范戶在內的村內法律隊伍也產生不容忽視的良好輻射影響。

              于個人生活而言,曹玉琴稱,自從成為法律明白人,家內婆媳關系也更加和諧融洽。“自從學習了法律知識,成為法律明白人,我就意識到,我首先應該在自己家里起到帶頭作用。如果一遇到事就斤斤計較,那小事就變成大事了,所以一家人應該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一旦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我們就要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我在平時的時候也會給大家講法律的重要性。我這么一個小小的社長,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到大家,看著鄰里之間都和和睦睦的,我感到特別高興,也很有成就感。”曹玉琴說道。

              現如今,若連村法治環境好了、人心齊了,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這也為若連村今后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張恩福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想利用自身的特色和優勢,舉辦各類鄉村文化活動,發展鄉村文化旅游,把更多的年輕人吸引過來。同時,致力把當地的高原夏菜品牌做大做強,壯大集體經濟,讓村民致富增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