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陳艷琳老師帶領孩子們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潘錦 長沙報道
在剛剛落幕的202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花藝”賽項中,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陳艷琳老師公益團隊中的謝福林同學斬獲二等獎。
“比賽對審美表達和文化素養的要求很高,陳老師多年的美育指導,讓我受益匪淺。”謝福林說道。
陳艷琳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也是同事眼中的好搭檔。她的公益團隊雖然只有15名師生,但每年都會聚焦一個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深入社區和鄉村。
今年,陳艷琳老師帶隊緊扣“儺文化”,先后奔赴湘西龍山縣新橋村、長沙縣春華鎮、開福區德雅路社區等地,攜手中華志愿者協會開展了“儺文化”的數十場普及傳播活動。師生志愿者們深入淺出地講解“儺文化”的淵源歷史,帶領小朋友們繪制儺面具,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
“哇!原來‘儺’這個字讀nuó,原來背后有這么多有趣的故事。”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帶隊老師陳艷琳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作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視覺藝術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老師,陳艷琳從教以來,堅持每年都帶領學生通過文化公益的方式開展城鄉教培,足跡遍布全省11個縣市,服務居民近十萬人次,將藝術賦能鄉村發展,以美育助力文化振興。
陳艷琳還將美育融入到自己的輔導員工作中,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育人本領,積極投身德技并修和工匠精神培育創新實踐。
她積極涵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創造思維,以社區和鄉村的文化館、體育館、閱覽室等活動中心為主要平臺,充分聯結并激活場所、師資、物資等,開展跨專業、跨年級、跨地域的朋輩交流,形成活力多彩的成長共同體,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級建設與管理方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平臺。她所帶領的班級班風嚴謹、學風扎實,在近日公布的湖南省“專升本”錄取名單中捷報頻傳,錄取率25.7%,遠超其他班級。
“以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起點,推動思政鑄魂與文化育人相融合,這是我孜孜以求的育人之路。”作為一名黨員教師,陳艷琳以“思政美育+社會實踐”的創新形式,引導學生多參與、多調查、多探究、多提煉,奠定思想品質,提升實踐能力,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