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6月份,廣東各地的河涌里、江面上競相上演著龍舟版“速度與激情”,珠江水中龍舟競渡,岸上人頭攢動、笑語喧嘩。
端午與龍舟,自古就是一對最佳CP。東莞人賽龍舟足足一個月,故有“東莞龍舟月”之稱。數據顯示,東莞自進入“龍舟月”以來,龍舟文化研學文旅路線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龍舟邀請賽就在東莞舉行。龍舟賽之后,粵港澳非遺生活節、非遺購物節云上集市等接踵而至,東莞多個鎮街還推出一系列非遺活動、旅游路線,持續帶動新消費。
(相關資料圖)
作為國內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的誕生地,東莞是嶺南開放的先行地。今年端午,東莞發布的一首原創歌曲《嘯龍吟》,唱出東莞這片土地上“龍騰虎躍”的時代強音,也吟出了嶺南億萬百姓的心聲。
在廣州車陂涌,筆者觀看了一場龍舟賽。河涌兩岸的人群頂著酷暑擠得密不透風,現場鼓點聲、喝彩聲、叫喊聲此起彼伏。身旁阿伯熱情“科普”:“‘車陂龍舟景’到現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廣州最大的龍舟景,去年還被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在佛山市南海區疊滘鄉東勝村,疊滘龍船在S形、C形、L形的窄小河道上玩轉水上漂移。在狹窄而曲折的河涌里,25米長的龍船“一鼓過三彎”,玩的就是一個“刺激”!今年,疊滘村的龍舟漂移已累計吸引2億多網友圍觀,千燈湖片區商圈累計吸引約135萬人次客流,實現銷售額超8800萬元。雖然多年都現場看龍舟賽,但仍不免驚嘆,“扒龍舟、睇龍舟”已經刻在廣東人骨子里了!
自古以來,象征團結奮進精神的龍舟賽就是珠江兩岸最具特色的民間傳統習俗。作為一種體育競技項目,龍舟運動還被列入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由此可見廣東人對龍舟的重視。據廣東省體育局統計,今年廣東各地舉辦的龍舟賽多達229項。
一葉龍舟,承載的不只是濃厚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底蘊,還帶起了一波“龍舟經濟”的熱潮,小龍舟激起了產業發展大浪花。
結合新潮文旅玩法——現代時尚元素正與傳統龍舟文化有機結合,持續引流圈粉、吸引更多年輕群體。在佛山疊滘水鄉,本土青年創業經營的C彎茶室、疊水糖心、疊龍等近20家咖啡茶飲小店都離不開“疊滘龍船漂移”元素。
發揮制造大省優勢——龍舟制作技藝是東莞、佛山等地的“拿手好戲”。作為“中國龍舟運動之鄉”,佛山市南海區將做強醒獅、龍舟等超級IP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佛山順德杏壇鎮涌現出很多龍舟生產企業,珠三角地區10艘5人龍舟中就有8艘出自杏壇鎮,融合了傳統技藝和新潮表達的小龍舟模型也深受市場歡迎。
“人心齊,舟楫鳴,大道沖,用不盈。”《嘯龍吟》的主唱兼作詞田延友這樣詮釋龍舟精神。這不正是嶺南大地四十年來先人一步、奮楫爭先的精神寫照嗎?
龍舟,從千年時光長河中劃來,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的消費場景,賦予了其更多可能性。長長的龍舟延展出一條更長的產業鏈,在傳統文化與時尚元素的大膽碰撞融合中,氣勢掀天,海闊潮生,唱響“非遺潮未來·龍騰大灣區”! (作者:張建軍 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