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而汽車作為復雜的工業產品,要辨別其品質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并且售前售后的服務流程較長,容易出現紕漏。在此,南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中心發布2023年第12號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提高依法維權意識,避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真正做到放心購車,平安出行。
一、選擇商家要比較
消費者在選擇商家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通過線上或者線下了解車型的質量和口碑,對存在無法根除的設計缺陷以及品控口碑不佳的車型要謹慎考慮;二是要求經營者對車輛作出真實全面的介紹,并向商家詳細了解汽車的各項配置、收費標準、維修保養、退款約定等重要信息,仔細閱讀商家的購車規則和有關協議條款的內容,妥善保留有關購車廣告宣傳、購車規則、支付憑證或截屏憑證;三是選擇品牌口碑好、售后服務網點多、規模大的銷售企業,優先選擇4S店,盡量避開一些代購式的經營者,這些經營者一般沒有維修保養資質,出現問題讓消費者到4S店交涉,容易出現售前售后相互推諉,三包責任難以落實情況。
(相關資料圖)
二、新能源車選購要仔細
消費者要多加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和充電條件,多角度考察對比不同品牌車型的配置性能、續航里程、售后服務、銷量評價等內容,可通過到店咨詢、網上搜索、自行試駕等方式,結合補貼政策、企業宣傳、消費者口碑等信息綜合決策。為確保購車后能夠及時便捷充電,建議事先咨詢所居住小區是否支持安裝私人充電樁,或自行查閱居住地、辦公地周邊公共充電樁配套建設情況,滿足日常通勤、生活出行需要。對于經常發生消費糾紛、售后服務不到位、頻繁出現故障甚至造成嚴重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要謹慎選擇。
三、二手車選擇要慎重
二手車在交易過程中常常因經營者不履行真實告知義務、私改里程、隱瞞車輛真實情況等問題導致消費者合法權益遭到侵害。因此,鑒定評估、認定車況是二手車交易的必要前提,鑒定評估可以與經營者提供的二手車信息互為補充,降低人為隱瞞真實車況信息的風險。建議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要求經營者提供第三方出具的車輛鑒定評估報告,也可以選擇信譽良好的第三方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共同對二手車進行專業評估,并保留好二手車評估報告。
四、簽訂合同看細節
消費者在與商家簽訂購車合同時應注明車輛與合格證一起交付,雙方商定的購車金額(區分“定金”和“訂金”)、車輛種類(型號、顏色、標配/選配等)、違約責任、交車時間及贈送禮品等在合同中明確列出,對于不清楚的條款,要主動提出質疑,避免被銷售人員“忽悠”,若遇到捆綁購買車險、收取不合理費用等經營行為,要勇于說“不”。在購車時不論是貸款還是全款購車,都要簽訂正規的書面合同,如選擇貸款購車,要選擇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對汽車經銷商推出的“免息”、“零利率”等促銷措施要慎重選擇,簽訂貸款合同時要仔細查看條款,防止經銷商重復收費或亂收費。
五、提車簽字先驗收
消費者在提車時應仔細檢查車況、測試核心部件性能,察看外觀、功能配置和內飾裝潢等是否與承諾、說明書和宣傳材料中所說的,并逐一查驗三包憑證、發票、購車合同等重要憑據是否齊全,對交接表中所列內容逐項進行驗收,確定沒有問題再簽字,避免因庫存、運輸而導致的車輛損傷或買到翻新的舊車。若發現車輛存在任何瑕疵問題或與合同不一致的情況,應現場及時向經營者反映,要求更換車輛或拒絕提車。
六、購車憑證要保留
消費者應提高消費維權意識,積極學法、用法,依法維權。妥善保管購車時的合同、鑒定評估報告、交易記錄等重要憑證。遇到糾紛可先與經營者溝通協商處理,若協商不成,可撥打12345、12315熱線,以及通過“全國12315”網站、公眾號、手機APP等渠道進行投訴舉報,或向當地消費者組織投訴,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及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記者:木易
通訊員:徐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