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成都6月16日電(通訊員袁鈺淳劉彩迅)近日,四川農業(yè)大學(以下簡稱川農大)動物醫(yī)學院團委舉辦了“年年相伴,處處念川”文創(chuàng)義賣志愿活動,志愿者們制作以十二生肖和熊貓國寶為主題的手工品并進行義賣,后將所得資金以愛心禮包方式,通過川農大研究生支教團,贈予雷波民族中學和雷波縣城關小學的小朋友們。
“活動的出發(fā)點是為了資助山區(qū)的孩子們,同時也為了讓志愿者在創(chuàng)造中成長。”談到志愿活動舉辦初衷,活動負責人彭思綺說道。她表示,手工制作的方式可以增強志愿者對工匠精神的感知和擴寬對公益事業(yè)的認識,同時讓孩子們收獲愛心物資,有更多的物質與精神資源去認識了解這個世界。
【資料圖】
活動負責人孟源博告訴記者,雷波民族中學、雷波縣城關小學所處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區(qū)大山深處,孩子們學習條件艱苦,但仍然對未來和夢想充滿期盼。“希望活動能讓他們相信大山之外的世界很美好,值得期待。”他講道。
“大家的熱情與積極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彭思綺告訴記者,目前共有844名志愿者加入活動群,其中近400人已經報名參加活動并與活動管理員積極溝通匯報作品類型及進展,短短幾天,已有近百人完成作品制作。
圖為開展義賣時的展臺。受訪者 供圖
記者注意到,手工品的制作是以十二生肖和熊貓為主題。孟源博表示,以動物為主題,契合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更有利于喚起參與者的制作靈感以及同學們的購買欲;十二生肖則象征十二位傳承生肖血脈的守護者,也象征著和諧、美滿,以其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既是對中華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傳承,又代表了對孩子們最真誠的祝福。“熊貓是我國國寶、亦是四川最標志的元素,此創(chuàng)作主題能夠彰顯地區(qū)特色,展現(xiàn)出川蜀學子從眼前出發(fā),巧妙創(chuàng)新的能力。”孟淵博補充道。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yè)2022級學生鄭瓊的作品是十二生肖平安符掛飾。曾經有過農村留守兒童經歷的她談道,因為自己的個人經歷,她更愿意給大山中的孩子們帶去力所能及的關懷和幫助,這也是一種對曾經得到的善意和溫柔的感激。回憶制作過程,她表示:“穿針引線過程中手和脖子很酸痛,甚至針會扎到手指。只能慢慢熟能生巧,多多琢磨,利用空閑時間制作,一段時間休息一小會。”對于最有意思的部分,她回答是“和家人朋友分享手工制作時的喜悅以及沉浸其中的安逸專注”。?
圖為鄭瓊制作的平安符掛飾。受訪者 供圖
采訪中鄭瓊提到,自己想告訴山區(qū)孩子們,在孤獨傷心的時候,要記得社會中暖心力量的支持和關心,堅持不懈,越過迷茫。她祝愿道:“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關注到山區(qū)孩童的期望和心理,給他們人生帶去更多靚麗的色彩和溫暖。”
與鄭瓊不同,水產養(yǎng)殖專業(yè)2022級的符夢恬制作的是一幅兔子鉆石畫。“今年是兔年,因此我用了兔子作為作品的意象。”她表示,制作過程非常順利,最終效果也達到了預期。“希望通過此次志愿活動,可以給這些小朋友帶去一份欣喜,祝愿他們都可以像作品上的兔子一樣快樂。”她補充道。?
圖為符夢恬制作的兔子鉆石畫。受訪者 供圖
記者了解到,本次活動已提前對接雷波川農大研究生支教團的志愿人員。為保證所送皆所需,不作物資浪費,今年會在去年送了文具、書包、水杯基礎上,再次聯(lián)系研支團詢問孩童需求。“同時,我們和志愿者多次交流,以爭取做出更完美的作品,并在義賣的時候盡可能地籌得更多資金。”孟源博說道,“我們也呼吁更多的同學加入我們的隊伍:讓我們緊緊相連,共同寫下未來的詩篇!”
圖為設展的部分作品。受訪者 供圖
在活動結束之后,彭思綺向記者講道:“在公益實踐中,我們觸摸到了社會的溫度,以另一種方式去了解世界。”她表示,自己在義賣中收獲的不僅是來自買家對作品的認可,更是制作過程中感知到的工匠精神,以及來自雷波孩子們遙遠的感謝。“每一期的‘植夢’志愿活動都可能是改變孩子命運的寶貴機會。”孟源博感慨道,“只要我們的幫助對小朋友們產生了正面的影響,我們的志愿工作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