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科技 > 正文

              【世界時快訊】可重復使用,最多可坐7人!新一代載人飛船什么樣?

              時間:2023-06-08 22:36:07     來源:環球網

              2023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任務連戰連捷。5月10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相關資料圖)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開啟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新篇章,同時也全力推進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目前,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作進展如何?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會有哪些創新和突破?總臺記者勞春燕獨家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火箭什么樣?

              如今中國空間站已經建成,新一代具備可重復使用技術的載人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正在研制當中。

              周建平介紹,我國現在正在發展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還是采用鈍頭體的形式,由三艙結構變成兩艙結構,更安全更經濟,可以實現部分重復使用,把關鍵的部分收回來。未來幾年內,有望實現返回艙的重復利用,以及火箭(芯)一級回收技術的突破。

              新一代載人飛船空間會更大,最多可以坐7人,還可以裝更多物資,這將利于今后擴大載人航天活動規模、開展國際合作以及開辟新的載人領域。

              新一代火箭不僅能回收,而且推力更大、構型更好,載荷在全箭的占比也會提高,但成本會降低。航天運輸成本降低,將為航天服務于國計民生打開更大的空間。

              不久將發射的巡天望遠鏡

              能帶來什么?

              作為中國空間站在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國還將發射首個大型空間巡天望遠鏡,開展廣域巡天觀測,進行前沿科學研究。

              發射巡天望遠鏡的意義是什么?周建平表示,巡天望遠鏡是空間站工程到現在為止立項最重要的一個科學設施,也是國家在天文學方面投入最高水平的科學設施。它會給天文學的發展帶來巨大推動,也會使中國的天文學研究、中國的天文學家進入全球領先行列。

              發射巡天望遠鏡還專門設計了觀測類地行星的模塊。尋找地球之外的生命體是人類很長時間非常關注的事件,通過技術不斷進步,有希望一步一步接近這個目標。

              計劃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現在進展怎樣?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啟動實施,計劃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周建平稱,與載人登上空間站相比,載人登月難度要大很多。空間站組合體三個艙,再停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這是現在的最大構型,將近一百噸。但要實現一次載人登月,折合送到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大概要一百三、四十噸。

              正在研究登月的火箭,分兩次把載人飛船和登月的著陸器送到月球軌道,在月球軌道上交會對接。

              航天員乘坐載人飛船出發,到了月球軌道和著陸器對接以后,進入著陸器。

              然后著陸器落月球,著陸器會帶一輛車,可以擴大人的活動范圍,提高效率。

              完成任務以后,著陸器的上升器,再把人送到月球軌道,再和載人飛船對接,航天員再回到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周建平介紹,現在中國已經具備實現載人登月的能力,不用太長時間就能完成工程研制工作,實現把中國人在2030年前送上月球、在月面開展科學考察活動、然后安全返回地球的任務。

              記者丨勞春燕 楊弘楊 王艷歌

              攝像丨楊德才 謝琳 王澤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