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科技 > 正文

              世界快資訊:挖蓮藕去!采收過程中還有這些講究

              時間:2023-06-07 22:40:4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春爭日,夏爭時,當下正是農事最忙的時節。蓮藕種植,是云南省紅河州彌勒市竹園鎮的傳統農業。最近,這里的萬畝蓮藕開始采收,整個采收期要持續3個月左右。在蓮藕的采收過程中有哪些講究呢?

              云南彌勒:萬畝蓮藕進入開采期


              (相關資料圖)

              蓮藕進入采收期 持續至8月份

              總臺記者 劉文杰:在萬畝蓮藕種植基地,大部分種植的都是蓮藕。進入6月份,蓮藕逐漸進入采收期,一直要持續到8月份。我們了解到,蓮藕是從4月份開始開花,6月份花期一結束,就進入采收階段。也就是說,在春季的時候,大家可以來這里欣賞美麗的蓮花,到了夏季,就可以品嘗美味的蓮藕了。這里藕的品質,和土壤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土壤顏色是黑色的,蓮藕體型比較大,整體線條比較直。土壤是黃色的,蓮藕外形比較扁一點,但是這樣的土地產出的藕,基本不會出現黃銹。所以,消費者還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做適合的選擇。

              天然條件適宜種植 錯峰上市提高效益

              基地四面環山,整個壩區海拔1000米,常年平均溫度在20℃左右,全年的無霜期達到340天左右,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這樣的天然條件,適合種植蓮藕。同時,蓮藕種植給大家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比較高?;胤N植了兩個品種,一種是早熟的,比一般的蓮藕上市能提前20多天,每畝產量2000公斤左右。另外一種晚熟品種,每畝產量在3000公斤左右。目前收獲的是早熟品種,平均價格在6塊多一公斤。

              互幫互助抓緊采收 當天采摘發往各地

              蓮藕采收基本都是依靠人力,而且整個采收作業,需要很大的人工。所以,當地大部分群眾就形成了錯峰采收、互幫互助的模式。為了保證品質,采藕主要是在上午。下午采收就沒有收購商愿意收購了。放置時間一長,水分蒸發后,藕會變色,也會影響品質。基地的蓮藕,都是當天采摘,當天運送到市場。這里設立有專門的交易市場,也有專門的代辦人員來辦理相關手續,當天就可以把采挖的蓮藕發貨運送到各地,主要是銷售到銷往四川、湖北、江蘇一帶,大部分是作為菜品來食用。

              廣東廣州:三華李陸續成熟 迎來集中采摘期

              這段時間,在廣州市從化區的多個村莊,酸甜可口的三華李開始采摘上市了,今年的三華李收成怎么樣?

              標準化種植保質保產 線上銷售提銷量

              總臺記者 張琦:在廣州市從化區桂峰山腳下的桂峰村,這幾天,千畝三華李陸續結果成熟,可以采摘了。從一大早開始,當地的村民就在山林里的果樹旁,忙著挑果摘果。三華李紅皮紅肉,鮮脆多汁,每個差不多乒乓球大小。種植戶介紹,地道三華李的味道,是四分酸,六分甜。

              三華李的采摘也是有講究的。樹上果子的成熟度并不是非常一致,有一些偏紅色,也有一些偏綠色。果農首先就要從這樣繁茂的枝葉間先挑果。果皮稍稍轉紅的果子,就可以采摘下來了。這類果子七八成熟,便于運輸銷往各地,等顧客收到后成熟度和口感也是最好的。摘完果后要對枝葉進行一定的修剪,主要是對成果的地方要把過多的枝葉剪掉,這樣對枝葉進行疏通,能夠保證來年果樹在結果數量和質量上的穩定。

              為科學管理好果園,促進果農增收,這兩年,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派農技指導人員,給桂峰村的種植戶講授疏花疏果、果園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生產技術,同時,對果園進行規劃,樹與樹之間都保持了兩三米以上的間隔,讓每棵樹能有足夠的光照和營養攝取,而且也為農業旅游觀光留出了足夠的空間。正是因為標準化的種植,三華李在質量和產量上都很有保證,所以除了傳統的采購商收購之外,他們也開始通過線上電商的形式銷售,質量好的三華李銷售價格每斤在6元左右。

              土特產帶旺鄉村游 鄉村振興人氣旺

              好吃的三華李與當地的地理環境也有很大的關系。由于這里山水環繞的地形,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三華李成為遠近聞名的土特產。呂田鎮三華李主要分布在桂峰村、聯豐村等幾個村,全鎮種植面積大約14300畝,預計年產量7500噸。

              此外,除了果農的采摘外,這段時間還有不少游客也來到這里,體驗采摘的樂趣。春天賞花夏天摘果,這幾年桂峰村通過大力發展生態種植和文化旅游,帶旺了當地的餐飲業、民宿業,帶動了鄉村振興,小村莊也迎來了大變化。

              山東菏澤:920多萬畝小麥陸續開鐮 多種設備齊上陣

              近日,山東省菏澤市920多萬畝小麥陸續開鐮,收割機、拖拉機、烘干塔等多種設備齊上陣,確保夏收工作有序推進。

              在菏澤曹縣王集鎮,一臺臺大型收割機正在麥田里來回穿梭,沉甸甸的麥穗被分割脫粒。據了解,今年曹縣小麥種植面積達150多萬畝。當地共有糧食烘干設備24臺(套),日均烘干能力2600余噸,確保小麥收割后立刻就進烘干塔,24小時內完成烘干作業。

              同時,對一些種植面積較少或不需要烘干設備的農戶,當地開放居委會大院、封閉小院、村間封閉小道等地進行晾曬,確保麥收時節小麥收割、烘干、晾曬工作順利進行。

              在菏澤巨野,糧食烘干設備已全部投入使用,日烘干小麥2800余噸,有效地解決了夏糧豐收后曬場不足,連陰雨等惡劣天氣影響造成的糧食損失。同時當地的烘干設備還通過搭載智能裝備實現溫度、水分、風量等工況的實時監控和自動化干燥作業,能夠在不影響小麥品質和口感的情況下達到國家含水量的標準,也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山東省巨野縣糧食烘干公司負責人 劉青:下一步,就是考慮著再上兩臺日作業能力500噸的烘干塔,繼續擴大我們的烘干規模,更好地服務好群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