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之鄉”的質量秘籍
(資料圖)
——河南蘭考通過品牌帶動助推泡桐產業高質量發展
□ 宋曉霞 本報記者 孫中杰
1963年,焦裕祿同志為治理蘭考風沙,栽下一棵泡桐。46年后,習近平總書記于2009年在蘭考也親手栽下一棵泡桐,并對蘭考發展寄予厚望。數十年櫛風沐雨,如今的“焦桐”頂天立地、滿目蒼翠,蘭考泡桐制成的民族樂器和品牌家具正加速走向世界,成為“泡桐之鄉”高質量發展的最佳注腳。
4月27至28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召開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成效明顯地方培育工作調研現場觀摩會,來自平頂山、鶴壁、濟源、鞏義、長垣、西峽、柘城、武陟等市縣的市場監管人員齊聚蘭考,學習蘭考的質量發展經驗。
“舉辦此次觀摩會,就是為了號召河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全面學習蘭考縣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高起點謀劃質量工作,全面推進質量基礎建設、質量激勵制度、質量提升行動、質量品牌創建等工作,為質量強國建設貢獻‘河南力量’。”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郝敬紅說。
近年來,蘭考縣圍繞“做強泡桐產業,打造泡桐之鄉”這一目標,通過技術創新、質量提升、標準引領、品牌帶動、金融紓困等措施,將“小泡桐”做成大產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泡桐經濟”。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縣調研考察時指出:“蘭考高檔家具及木業加工比較有特色,要努力做精做大做強。”此后,蘭考縣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布局科技創新平臺,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圍繞泡桐等產業,建立省級質量技術機構28個,成立蘭考民族樂器研究所,建立蘭考民族樂器產品品質等級體系、質量檢驗體系,進一步提升行業形象及產品層次,打造核心專利技術實力。僅2022年,蘭考縣在質量技術創新方面支出就達到1.53億元。
依托豐富的泡桐資源,蘭考縣引進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等品牌企業,與中央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形成民族樂器“制作、展示、銷售、電商、物流、演藝、培訓”的完整產業鏈,打造龍音、君誼、大河、焦桐等30多個著名民族樂器品牌,“弘音牌”“中州牌”“三好牌”民族樂器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目前,蘭考縣民族樂器及配套企業達到287家,年產民族樂器70萬臺(把)、配件500萬套,年產值達30多億元。
截至目前,全國26家家居上市企業中,索菲亞、喜臨門、江山歐派、大自然、曲美、皮阿諾6家企業已入駐蘭考,TATA木門、鼎豐木業、藝格木門、郁林木業、立邦油漆等一線品牌企業正相繼入駐。蘭考縣家居及木制品企業達1700多家,產業鏈產值突破320億元,逐步形成了通過引進智能制造和品牌家居,建設全國高端品牌家居生產基地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
有標準才有市場話語權。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蘭考泡桐被稱為“會呼吸的木材”。蘭考縣高度重視泡桐標準化種植工作,圍繞如何在房前屋后、農田林間、路邊廊道等區域種植泡桐,制定了多項地方標準。2022年,蘭考縣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共建蘭考泡桐研究院,開展泡桐基因和品種對比林、密度試驗林等研究,為加快泡桐種植高質量發展提供質量技術支撐。據統計,蘭考現有農桐間作面積3.2萬公頃,桐木活木蓄積量115萬立方米,全縣泡桐數量達1000多萬棵,年采伐量2萬立方米,是名副其實的“泡桐之鄉”。
近年來,蘭考縣通過積極實施質量強縣戰略,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質量工作走在河南省前列。該縣已建成豫東最大區域質檢中心、質量基礎建設“一站式”服務站3個,培育省級以上工業品牌17個,成功申報標準化國家級示范點2個、省級示范項目6個,擁有各級質量獎獲獎單位19家,先后榮獲“國家級出口木制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泡桐及其制品生態原產地保護單位”“河南省木制品出口基地”等稱號,并進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2022年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工作成效突出擬予督查激勵地方名單。
《中國質量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