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3日,重慶火車西站一名女乘客長發被卷進按摩椅,整個人動彈不得,在眾人幫助下才得以脫困。8月4日,記者從重慶西站管委會了解到,系按摩椅保護層被人破壞,導致上述女旅客被困,目前正在整改中。
現如今,按摩椅幾乎成了鐵路、客運、機場以及購物廣場這“兩站兩場”的配套設施,而重慶這一個例對公共場所各按摩椅是否足夠安全提出了拷問。最為要緊的是,重慶西站方面經過檢查發現,包括釀成事故的按摩椅在內,多部按摩椅由于人為破壞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應當提醒各企業和相關管理方對公共場所投放的服務設施負起責任。
以按摩椅為例,存在“兩不管”的特征:供應商不管保養,經營方不管維修。這勢必釀成各種安全隱患。電動按摩椅能夠為身體疲憊的旅客提供按摩服務,也自然具備了相當的市場,穿梭于“兩站兩場”的客流,無論是候車轉場的乘客還是苦于趕路的顧客都是按摩椅的目標用戶。“兩站兩場”和供應商達成合作的基礎正在于此。
然而,問題也就在此產生。按摩椅是無人照護的服務,或投幣,或掃碼,包括收款在內的一切動作均由器材自行完成。這極大地壓縮了管理和運營成本,對用戶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便利,可一旦按摩椅疏于維護,就會產生對三方的牽累:車站管理不力、企業品牌和產品受損、乘客遭遇險情。不客氣地說,這就是幾方只顧收益而沒能把服務意識貫徹到底。
電動按摩椅畢竟只是一臺機器,只對自己的程序負責,所謂安全、舒適、因人施力等統統不在程序的理解范疇內,它所能認識到的只有啟動-運行-到點-關閉。因此,供應商和商場、車站方在訂立合作協議時,除了對器材本身做出約定外,更要落實一套完善的配套機制,至少要包括維護周期、抽檢、定檢、責任人員認定、全時技術支持和應急方案。
針對發生在重慶西站的按摩椅安全事故,有以下幾點建議應當得到落實:
第一,按摩椅應裝設安全預警元件,實現遭到破壞時自動報警;預運行、運行不暢時自動報警等功能,確保設備安全及設備使用者安全。第二,按摩椅應裝設斷路元件,實現一鍵中止運行功能,且開啟按鈕位置設計應當考慮健全人及殘障人士便利。第三,按摩椅的檢修維護機制必須完善,明確責任方,如有必要還應劃定崗位責任,提供詳細的應急預案。事實上,上述三點本該在按摩椅投放程序完成前就全部落地,這樣按摩椅卡頭發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可以繼續討論的是,公共場所投放的設施又何止按摩椅一種?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共享充電寶,它們的日常維護又由誰來負責?管理責任又該怎樣劃定?如此說來,潛在的危險又何止卡頭發一種——電路故障、剎車失靈、起火自燃等都在生活中出現過。
誰也不愿意見到悲劇發生,哪怕是再輕不過的事故,于具體的個人而言都是一種危險和痛苦。為了安全的公共生活,公共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應當更加精細化。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