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頭條 > 正文

              勸人不結婚,其實都是生意

              時間:2023-08-06 13:04:00     來源:觀察網

              王楚然肯定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會因為“戀愛腦”痛失數個商務代言,甚至掉商務的速度還在加速...

              看來吃瓜網友苦“戀愛腦”久矣!

              更不要提她搬離200平的豪宅搬去男主的小房子里,離上班地點只有10分鐘路程的房子不住、家里特地給買的車不開,誒偏要大冬天早高峰騎自行車坐地鐵。


              (資料圖片)

              被養女戀愛腦氣得失去表情管理的付聞櫻女士。

              再往前倒一點,電影《消失的她》,我們也總能看到各種關于“戀愛腦”的話題:能治戀愛腦,配享太廟;幾十塊錢完成摘除戀愛腦手術;帶戀愛腦閨蜜去看《消失的她》,看完就分手了……

              抖音情侶博主@楊bug和嵐嵐 粉絲數不到10萬,在電影上映后兩天發布了一條“當00后一起看《消失的她》”,展現了看電影前女朋友高高興興、看完電影后女朋友淚流滿面、并對男朋友瞪眼生氣的場景,獲得了70萬點贊和15萬評論。

              累計票房破33億元的吸金能力,已經讓市場看到“戀愛腦”背后的價值。

              如今最火的生意,是教人不要戀愛腦

              《消失的她》,票房破了33億。雖然劇情漏洞百出,口碑一路下滑,豆瓣評分已跌到6.4,依然擋不住觀眾邁進電影院的步伐。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顯然它是很成功的。更重要的是,《消失的她》在營銷上挑起了觀眾關心的兩性感情。短視頻平臺上關于“拒絕戀愛腦”的營銷,擊中了許多年輕女性。從燈塔電影顯示的“想看”這部電影的人群畫像來看,女性觀眾的占比超過65%,且以3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為主。以抖音為例,因為劇情中涉及男性欺騙、甚至殺害女性的行為,所以不少觀眾在平臺上分享的觀后感大多是拒絕戀愛腦、三觀不合就分手、謹慎挑選男朋友等等。

              反婚反賭得話題屬性,將社會現象與觀眾的情緒緊密結合,不管是對于愛情的理解,還是對婚姻得恐懼都引發了激烈得討論,并且不斷下沉,助力影片成為話題中心,形成了病毒式的討論。

              對兩性關系的討論度,顯然超過了電影“懸疑”本身。而戀愛腦究竟是不是一種病,社交媒體早已給出了答案。少數民族網紅南依研究生入學不到一年就休學回家待產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激情留言“讀書救不了戀愛腦”。直到男方的自媒體公司曝光,不少網友才驚覺:這哪里是戀愛腦,分明就是流量的好生意。

              而正經把戀愛腦當生意來做的,比比皆是。6月,#罵醒戀愛腦#登上淘寶熱搜,包括罵醒“戀愛腦”這類虛擬類商品在淘寶和咸魚上都增長迅猛。在眾多“反戀愛腦”與“培養戀愛腦”衍生出的生意中,短視頻和直播,能夠更加系統化、規模化賺錢與收割。

              反戀愛腦?結婚勸退是門惡俗生意

              在許多社交平臺里,年輕人都表達了對戀愛腦的反感,不只厭惡自己的戀愛腦,也對別人表現出的戀愛腦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過,人們也漸漸發現,對戀愛腦似乎變了味。先是各大熱搜下面,但凡涉及男女兩性議題,都會有人勸分以及嘲諷當事人戀愛腦不清醒。

              漸漸的,各種勸人別結婚的新聞配套各種 “演”的段子沖上熱搜。

              杭州女子花149元買榴蓮被丈夫罵敗家,視頻發布后,被推上了熱搜。隨后該女子站出來解釋澄清,表示兩人結婚3年,感情一直很好,并不是網友認為的婚姻不幸。這也并不是劇本,只是自己隨手拍攝的一個開箱視頻。

              不過,澄清視頻一出就引起網友的眾怒,被認為越來越像策劃的劇本。有網友指出,她的視頻里總是有各種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這次也是先嘲諷自己老公,然后讓千萬網友網暴,又發視頻澄清他其實對自己很好,故意搞男女對立面。?

              還記得那個“八分鐘噶一只羊”的美少女某然嗎?憑著清純外貌與利落的殺羊手法,其賬號“灰太狼的她以一則婚變家暴的小作文,在網上引發巨大關注。自曝父母離異、早早輟學,18歲訂婚、19歲放羊,在戈壁灘上舉目無親,住著漏雨的土房子,獨自撫養兩歲的女兒。丈夫還整天不見人影,游手好閑、酗酒家暴,她在婆家的指責暗諷下,為了生計只好忍氣吞聲。

              真相卻是,家暴也好、出軌也罷,都是惡意炒作的虛構情節,始作俑者是貪圖流量的傳媒公司。

              更有甚者,拿前夫“家暴”賺盡眼球。今年春節后,安徽阜陽一女子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了一段被“毆打”的視頻,隨后在直播時稱自己遭到前夫家暴,此事引發公眾關注。

              擺拍視頻截圖

              不久后阜陽市潁州區委網信辦通報,女子譚某為博取同情、吸引流量,與其前夫共同擺拍視頻。

              這種段子主要都在凸顯女性在婚姻中的弱勢,付出不被重視。披著“反映現實”、“揭露女性困境”的外衣,實際上卻是瘋狂輸出婚戀焦慮。

              在消費女性元素,利用女性議題進行營銷,對女性的刻畫是在迎合市場需求,尋求女性的情感共鳴,但是并沒有真正的為女性發聲。

              有些人,嘴上說著女性主義,心里想的全是生意。從之前攻擊“剩女”,到反其道而行攻擊“婚女”,恐婚焦慮帶來的流量,實在是是門好生意。

              比如一些視頻假裝和女性很有共鳴,但其實是利用了女性的困境。

              其中也有塌房的。比如@直男并不直男癌。他的粉絲群體中女性粉絲數量占比高達93%,在發布這條視頻之前,其人設一直是從女性視角出發,為她們科普渣男的思維和心理、解決困惑,以免她們遭受“戀愛腦”影響。在評價“黑馬情侶”之后,留下了諸如“男性果然無法共情女性”“以為是婦女之友,沒想到是敵方間諜”“很難想象一個為女性發聲的博主會說出這種話”等類似的評論后,大批粉絲選擇怒而取關。

              勸人別結婚,為什么能拿捏網友?

              豆瓣有一條帖子:你從父母的婚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4809篇內容,3485.8萬次瀏覽,18072人關注,直到今天,數據仍在不斷增長。在這些帖子里,充滿了因原生家庭而產生的對婚姻的失望。他們不想成為媽媽那樣的女人,也不想找爸爸那樣的男人。

              一對戀人從相識到戀愛,再到走入婚姻的殿堂,期間經歷的“磨難”數不勝數。信息爆炸時代,網絡如此發達,很多事就算你不想注意,有時也不得不注意。而看多了如上現實,從心理學中“負面偏好”的理論來看,很難說這種被心靈無意識放大的負面聲音,有沒有左右自身的判斷。

              而且,對婚姻的恐懼,大概率也是對自我和對方解決問題能力的不確定。由于網絡的發達,女性所接觸到的男性出軌的案例越來越多。越是認為自己難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越是對對方沒信心,對婚姻的恐懼也就越深。

              這樣兜兜轉轉下去,聲音加深恐懼,恐懼產生聲音。婚姻這件事,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加持下,從一扇邁進人生新階段的大門,變成一件讓人望而生畏的事。

              妖魔化婚姻沒什么必要,畢竟,相比白紙濺上的黑墨水,來自幸福的聲音,在互聯網上總是很難被看到。在人生的岔路口面前,每個人都有選擇道路的權利。但選擇的前提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必被慘烈的“恐婚”和“戀愛腦”劇本所裹挾。

              中國女性,隨著社會經濟地位的上升,對婚姻與生育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經濟獨立自主性,使得很多女性不再需要通過婚姻滿足物質需求,因此婚姻從必需品變成了可選項。”

              李銀河說:“在人的眾多關系當中,最有趣的還是親密關系,它能為人帶來溫暖和喜悅。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敞開心門,不拒絕建立親密關系的可能性。如果你剛好碰上了愛情,你還是可以縱身投入戀愛之中。”

              恐婚不代表不想結婚,不想結婚不代表拒絕幸福,祝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幸福。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