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頭條 > 正文

              描寫習俗的古詩都有哪些 8.有關傳統節日的詩句

              時間:2023-07-09 20:31:15     來源:抄寫作文網
              抄寫作文網小編為大家提供描寫習俗的古詩都有哪些8.有關傳統節日的詩句來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春節習俗古詩有哪些?

              春節習俗

              古詩有如下幾首:

              一、

              元日

              王安石(宋)


              (相關資料圖)

              爆竹聲中激簡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二、

              除夜作

              高適(唐)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梁灶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三、

              守歲

              蘇軾(宋)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譯文

              要知道快要辭別的年歲,有如游向幽壑的"長蛇。長長的鱗甲一半已經不見,離去的心意誰能夠攔遮!何況想系住它的尾端,雖然勤勉明知是無可奈何。兒童不睡覺努力掙扎,相守在夜間笑語喧嘩。晨雞呵請你不要啼唱,一聲聲更鼓催促也叫人懼怕。長久夜坐燈花點點墜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經橫斜。明年難道再沒有年節?只怕心事又會照舊失差。努力愛惜這一個夜晚,少年人意氣還可以自夸。

              四、

              人日思歸

              薛道衡(南北朝)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譯文

              入春已經七天了,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五、

              除夜

              文天祥(宋)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譯文

              天地之間一片空曠,時光公然地離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為風雨而受驚,在偏僻的邊疆飽經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跟這一年一樣快要結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經歷也會被遺忘。以后再也夢不到過新年喝屠蘇酒,只能在漫漫長夜里撥動燈火。

              六、

              新年作

              劉長卿(唐)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譯文

              新年中思念家鄉的心情更為急切,獨在天涯海角橡鉛扮怎不叫我潸然落淚?年紀已經老大了卻依舊寄人籬下,春天腳步多么輕快比我更早回歸。在嶺南早晚只能與猿猴相依作伴,或與江邊楊柳共同領受風煙侵吹。我象西漢的賈誼被貶為長沙太傅,不知今后還要幾年才有還鄉機會?

              1.12個傳統節日的風俗及詩句

              春節 風俗: 貼春聯,拜年、放鞭炮、給壓歲錢、守歲 詩句: 1、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 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2、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元宵風俗:吃元宵、猜燈謎、放煙火 詩句: 1、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清明 風俗:掃墓、插柳、踏青、蕩秋千、植樹 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2、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端午 風俗: 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菖蒲 詩句: 1、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2、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中秋 風俗: 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 詩句: 1、今夜月明人盡忘,不知秋思落誰家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重陽 風俗: 賞菊、登高、吃重陽糕 詩句: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5.12個傳統節日的風俗及詩句

              春節

              風俗:

              貼春聯,拜年、放鞭炮、給壓歲錢、守歲

              詩句:

              1、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 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2、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元宵

              風俗:吃元宵、猜燈謎、放煙火

              詩句:

              1、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清明

              風俗:掃墓、插柳、踏青、蕩秋千、植樹

              詩句: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2、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端午

              風俗:

              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菖蒲

              詩句:

              1、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2、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中秋

              風俗:

              賞月、吃月餅、家人團聚

              詩句:

              1、今夜月明人盡忘,不知秋思落誰家

              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重陽

              風俗:

              賞菊、登高、吃重陽糕

              詩句: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關于傳統節日的詩和風俗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八個,按照日期順序襪逗,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肢好賀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歷1月2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

              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1月23日)。

              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6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又稱為小正月、元歷派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元夕》【宋】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公歷4月4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23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23日)。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七夕》【唐】羅隱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23日)。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

              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歷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

              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歷計算,所以公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關于傳統節日和風俗的詩句

              3.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詩句

              一、端午節

              1、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2、習俗: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艾葉菖蒲榕枝。

              3、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作者:張耒

              朝代:北宋

              出處:《和端午》

              釋義: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里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二、中秋節

              1、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2、習俗:吃月餅、賞月。

              3、詩句: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作者:米芾

              朝代:宋

              出處:《中秋登樓望月》

              釋義:用眼看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會撐破月亮的。

              三、春節

              1、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2、習俗: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

              3、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出處:《元日》

              釋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撲面而來;千門萬戶瞳瞳日,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四、清明節

              1、時間:公歷(陽歷)四月五日前后

              2、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游。

              3、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者:杜牧

              朝代:唐

              出處:《清明》

              釋義: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五、冬至

              1、時間: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2、習俗:祭天祭祖。

              3、詩句: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出處:《邯鄲冬至夜思家》

              釋義:我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人。

              關于民俗的古詩有哪些

              1. 關于民俗的古詩句關于民俗的古詩句 1.中國傳統習俗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夕【唐】羅隱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中秋月【宋】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2.有關民風民俗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碧啤ざ拍痢肚迕鳌贰斑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蘇轍(踏青)春節的詩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端午節: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櫻桃桑椹與菖知野蒲,更*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七夕: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元宵:《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詩曰(宋)姜白石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湯元。冬至: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3.描寫中國傳統習俗的詩句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搭辯喊插茱萸少一人。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2、《元日》宋代: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譯文: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3、《清明》唐代: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4、《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譯文: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灶襲零落之處發現了她。5、《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譯文:重陽節登高眺望家鄉,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無法歸去,鴻雁又為何還要從北方來。4.關于民俗的詩句中秋》(唐)李樸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栋嗽率逡雇嬖隆罚ㄌ疲﹦⒂礤a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水調歌頭》(宋)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生查子·歐陽修(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本回答由網友推薦評論(2)302 116其他回答有這些中秋》(唐)李樸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栋嗽率逡雇嬖隆罚ㄌ疲﹦⒂礤a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端{歌頭》(宋)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生查子·歐陽修(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5.中國傳統習俗的詩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夕?【唐】羅隱?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中秋月?【宋】蘇軾?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6.描寫春節習俗的古詩句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癡呆詞(唐)范成大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除夜(唐)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守歲(北宋)蘇軾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7.含各種習俗的詩句清明節習俗及詩詞欣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宋代《玉燭寶典》云:“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關于端午習俗的。比如陸游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7.關于節日習俗的詩句

              1.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公歷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17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公歷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歷日期都是按照2011年。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歷計算,所以公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傳統節日和節日風俗的古詩有哪些?

              傳統節日和節日風俗的古詩有如下:

              1、元日

              司空圖〔唐代〕

              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譯文:

              如今年歲漸長,自己懷有滿腔抱負卻都未實現,空剩自憐。

              為了迎接新年一直忙碌不停,太陽落山后就意味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2、立冬

              李白〔唐代〕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譯文:

              立冬之日,天氣寒冷,墨筆凍結,正好偷懶不寫新詩,火爐上的美酒時常是溫熱的。

              醉眼觀看月下硯石上的墨漬花紋,恍惚間以為是大雪落滿山村。

              3、元宵

              唐寅〔明代〕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譯文:

              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燦爛的燈,缺少皎潔的月,無以盡興,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皎潔的月,沒有燦爛的燈,無以為春。

              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人間,美人迅頌睜如花似玉,彩燈帶著歡欣的笑意燃燒月下,月亮如水似銀。

              滿街珠寶翡翠閃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聲嘹亮,笙管悠揚,那是小伙在賽社神。

              如果不盡興游玩,開懷大笑,怎么對得起這樣的吉日良辰?

              4、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與朋友帶上美酒一起登高望遠。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只應畝歲櫻念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不必像齊景公那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

              5、乞巧

              林杰〔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

              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4.關于傳統節日的詩和風俗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八個,按照日期順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歷1月2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1月2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6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公歷4月4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23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23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懊耖g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23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歷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歷計算,所以公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6.有關節日和風俗的詩句

              清明節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端午日賜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

              香羅疊雪輕。

              元宵節

              十五夜觀燈(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七夕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春節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只想起這么多

              8.有關傳統節日的詩句

              關于中國傳統節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碧啤ざ拍痢肚迕鳌?/p>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碧?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蓖醢彩对铡?/p>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彼?蘇東坡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彼纬?蘇轍(踏青)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關于傳統習俗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傳統習俗的古詩有:

              一、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

              一自*發明后,難止新年放鞭俗。

              二、

              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老卜肩亂畢搭背來猜謎。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五、

              岳州觀競渡

              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

              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

              鼓發南湖溠,標爭西驛樓。

              并驅常詫速,非畏日光遒。

              六、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連。

              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七、鵲橋仙·七夕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侍陪穗在朝朝暮暮。

              9.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關于中秋的詩句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有關元宵節的詩詞

              《青玉案 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詩曰(唐)

              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 羞逐鄉人賽紫姑。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 ,六街燈火鬧兒童 。

              長衫我亦何為者 ,也在游人笑語中 。

              標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