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頭條 > 正文

              驚蟄工程----藏水入疆,綠化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國的下一個超級工程V2.0

              時間:2023-07-07 07:37:01     來源:嗶哩嗶哩

              前言:新疆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份,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里,由于嚴重缺水,農業及經濟發展受限,為解決新疆水資源問題,社會上早有熱議,比如紅旗河、從貝加爾湖調水等。先說觀點,目前能看到的所有這些調水方案要么沒有可行性、要么投資收益不成比例,都不切實際。本人通過研究,鄭重提出最具可行性的藏水入疆、綠化塔克拉瑪干的方案,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工程,也是中國最亟待進行的下一個超級工程,取名“驚蟄”工程。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至驚蟄,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蟄”,指“藏伏”,意指深埋地下,“驚”指“驚醒”,意指露出地表。取名“驚蟄”之意是指源源不斷的河水從深埋于地下的引水隧道噴涌而出,將使亙古荒涼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重現萬物生機盎然。


              (資料圖片)

              1驚蟄工程綜述

              在青藏高原上開鑿一條長1250公里、截面積1200平方、直徑40米、平均埋深2000米的特大特長地下引水隧道(或分成三條總截面積1200平方),每年從雅魯藏布江引500億方優質淡水到新疆塔里木盆地,把塔克拉瑪干沙漠改造成中國最大的糧倉。

              在雅魯藏布江西藏林芝市派鎮加拉村下游約20公里處筑260米高壩,抬高水位至2900米高程,引水隧道取直線,出口設在新疆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政府附近匯入車爾臣河河道,高程約1700米,落差1200米。

              全程自流!全程自流!全程自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具體施工方案有兩個:

              方案一:

              在地面選7個施工點,開鑿超深豎井(最深可能需3000米)至合適深度后向兩頭掘進,分成13個(6×2+1)施工斷面,組建13個工程隊同時施工,每個工程隊承擔公里,鉆爆法為主,工期計劃20年,每個斷面每天平均需要掘進14米。(公里/20年/365天=米/天,取整14米)

              方案二:

              從庫拉鄉單頭并行掘進三條隧道(總面積1200平方),TBM和鉆爆法相結合。TBM掘進速度快開辟小斷面(200平)先導隧道,為左右大隧道開辟多個作業面同時提供出渣排水通道,左右并行鉆爆法掘進大斷面(500平)隧道,多斷面并行施工。TBM掘進速度目標每天100米,總工期以TBM進度為準,計劃35年。(1250000/100=年,取整35年)

              2 ?驚蟄工程重要參數

              ?水源

              給新疆引水,一是必須要有足夠的量,投資幾百億引個幾億方水都無濟于事。二是必須考慮落差,自流是基本前提,凡是需要電泵提水均沒有經濟性。三是要可控,要在我們目前可以實現的技術范圍內,而非科幻。

              雅江擁有距塔里木距離最近、水量充足、未利用、含沙量極小的淡水資源,派鎮段年徑流量630億方,帕隆藏布和易貢藏布年徑流量370億方,至巴昔卡出境處年徑流量1600億方,雅江進入印度后,至孟加拉出海口流量可達6000億方,從雅江引水500億方不成問題且有余量。雅江派鎮段以下幾乎沒有高耗水的工農業,淡水資源全部外流未利用。目前僅在山南市加查段建有一個中型水電站,傳說中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水電站未開始建設,不影響取水。需要說的是,西藏工農業不發達不可能消耗巨量電力,由于地形地理限制也不可能大搞工業,如果建設大峽谷水電站,電力只能通過特高壓外送,長途輸電投資、損耗、維護費用巨大,本人對建設大峽谷水電站持反對意見,在可預見的將來東部電力問題只能通過核電解決。

              目前能查見的調水方案均不可行。從貝加爾湖、巴爾喀什湖調水方案涉及國際政治,且有巨大高差,與其討論從貝加爾湖調水,還不如討論討論中俄合并還有點譜。印度河雖然水量大距離近,但卻是國際河流,且在國內段(森格藏布)的水量太小(年徑流量不到7億方),無濟于事。青海湖本身是咸水湖且入口流量太小不足以維持,引水將對當地生態有毀滅性影響。紅旗河方案投資巨大、輸水路徑太長,且我們已在怒江、金沙江、雅龔江投巨資建設了一系列梯級水電站,將水調走相當于消弱了這些水電站的發電能力;同時北方各省都缺水,紅旗河方案調的水進入陜西渭河黃河就足以消化解決,用不著調到新疆。至于網上提及引渤海海水入疆、通天湖、空中運輸水汽的天河等方案,當作奇譚就好,據說天河方案還是某院士力推的?有些方案沒有可實現性屬于科幻,如天河方案中的空中水汽通道,通天湖方案中的一千米高壩。有些方案不考慮經濟性,如需要提水的,大家可以自行計算提升500億方水1000米需要多少度電。

              雅江出境后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水量巨大達6000億方,我們取水500億方不到20%,同時有利于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防洪,即使兩國有反對意見也無須理會,這是我們的內政。

              黃河年徑流量650億方,從雅江調水500億方相當于給新疆引入近一條黃河的水量,并且是含沙量極低的優質淡水,足以將33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綠洲,其意義如何形容、如何夸大都不為過。

              ?引水隧道入口出口

              先列幾個數據,雅江林芝海拔高程2970米,派鎮高程2910米,加拉村高程2775米,加拉村下游約20公里處高程2650米,在此建壩高260米,將水位提升至2900米(不淹滅派鎮為準),在北岸開鑿引水隧道入口。帕隆藏布和易貢藏布合流后雖然水量很大,但由于高程較低約1600米,因此不適合調水。

              引水隧道出口選在新疆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政府附近匯入車爾臣河河道,高程1700米,落差1200米。庫拉鄉相對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中央,高程相對較高,向東可利用車爾臣河道接入塔里木河,向西可接入克里雅河和玉龍喀什河,基本可實現整個塔里木盆地自流灌溉。如水量有富余,甚至可以引到吐魯番盆地和羅布泊。

              隧道坡度1200米/1250000米=,近千分之一的坡度。與之對比的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跨越51條鐵路,穿越1237條公路,穿黃河、越高山、修渠筑堤,全長1432千米,中線總干渠長1277千米,全程落差不到100米,坡度僅為。

              出口還有一種備選方案,即設在庫拉鄉往南約35公里車爾臣河拐彎處,高程2300米,優點是減少隧道長度35公里,缺點是落差只有600米,能否滿足流速要求需要進行驗證。

              ?隧道洞徑

              按年徑流量500億方計算。

              500億方/365天/24小時/60分/60秒≈1585方/秒,取整1600方,即需要每秒1600立方米的流量。

              引水隧道高差1200米,水在水管中流速常在1--3米/秒,取米/秒(網上查到一個數據,直徑2米的污水管,坡度千分之1,流速為米/秒)。注:流速與洞徑直接相關,流速提高則洞徑可減少,此數據需要由專業測算。1600方/米/秒=1067平方米,取的管道充盈率,1067/=1185,取整1200,即隧道需要1200平方米的截面積。半徑=Sqrt(1200/)=,取整20,即引水隧道需要20米半徑即40米直徑或兩條28米直徑隧道。(如流速能到3米/秒,則只需要一條28米直徑隧道)

              如將1200平方按500、500、200平方分成3條隧道,洞徑分別是25、25和16米。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是兩條內徑7米隧洞,總截面77平米,加大流量每秒320立方米,計算得知其最大流速是4米/秒。加拿大尼亞加拉輸水工程隧道直徑米,流量500立米/秒(沒查到流速和落差),流速也是4米/秒。參照此數據,驚蟄工程只需要23米直徑。

              3 ?地理地質分析

              驚蟄工程是在青藏高原上開鑿超長隧道,下穿唐古拉山脈和昆侖山脈等多條山脈,平均海拔約2300米,平均埋深約2000米,最大埋深約3000米。引用西藏墨竹工卡縣甲瑪3000米科學深鉆數據(鉆孔在墨竹工卡縣岡底斯山脈東段郭喀拉日居山主峰果沙如則東北部,屬高山深切割區,海拔5200m,終孔孔深 m),在1100m以深(海拔4100米以下)主要以二長花崗斑巖為主,夾雜花崗閃長斑巖、石英閃長玢巖,鉆遇巖石級別較高。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海拔2200米左右的地層是硬度較高的巖石。雖然甲瑪深鉆僅是一個點,不能代表全路線的地質情況,但驚蟄工程埋深大,遠低于一般意義上的地下水層(0到負100米),也遠低于軟土和松土層,完全可以參考甲瑪深鉆的結果,合理推測驚蟄工程的地質情況基本上是硬度較高的巖石。當然實際動工前,需要對路線進行全面的地質探查,以避開潛在的油氣田、煤田、地熱等影響隧道施工的因素。

              結論:隧道工程影響最大的是地下水、軟土、松散地層和地面建筑,驚蟄工程地質情況是以花崗巖為主,并且完全不用考慮地面建筑,因此地質情況不會影響驚蟄工程的實施。唯一可能的影響是2000米地下應力較高,有沒有可能壓垮隧道?而花崗巖硬度高,自持性較好。這個應力影響難以判斷,可能需要進行實驗,以確定是否隧道需要進行支護?需要多大強度的支護?(如是否需要中間立柱支撐)如40米洞徑不能自持,鑒于引水入疆的重大意義,兩條28米洞徑的隧道也是可以接受的。

              驚蟄工程需要穿越數條山脈和地震斷裂帶,地震因素可能會對工程造成一些影響,但地震不是天天有的,間隔時間從幾十年到幾萬年都有。藏水入疆的意義極其重大,每年500億方淡水,只要幾年十幾年就足以將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中國最大的平原和糧倉,就算因為地震造成堵塞,花再大的代價去疏通都是值得和必須的。

              地質方面對工程建設的最大影響可能一是高應力產生的巖爆危害,對此需要進行綜合論證和治理,如活動的移動式支護、加強支護、快速襯砌、運用預制件襯砌等等。二是地層高溫,地層每下降一百米溫度大約提高3度,按此規律,施工面溫度有可能達到50-100度,這超出了人體長期耐受限制,需要專門研究如何應對高溫,如研發遙控作業裝備、高效通風裝備和降溫裝備等。

              4 ?施工方案設想

              ?方案一

              ?地面選適當位置(具體多少個施工點待論證)開鑿超深豎井后向兩頭掘進,分成13個(6×2+1)施工斷面,鉆爆法為主,工期計劃20年(20年不夠就30年、40年),每個斷面每天平均需要掘進14米。

              ?每個地面施工點地面需要建電站,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風光水火組合電站,用于供電保障,同時進行供水、生活及其它施工保障。

              ?施工方法考慮以鉆爆法為主。因為TBM機器較大,難以下到豎井,同時巖石硬度高,TBM刀具磨損大成本高,因此以鉆爆法為主要施工手段。需要研制更高效率的鑿眼、放藥、排渣裝備,如多臂自動鑿巖臺車。如果能解決TBM設備進場問題和成本問題,也可考慮在個別斷面使用TBM。

              ?按1250公里長、40米直徑計算,工程土方總量約15億立方米(出渣量),與此對比,三峽工程土石方開挖量億立方米,填筑量達到了億立方米。按1立方米巖石需要炸藥1公斤計算,需用150萬噸炸藥(毛毛雨)。

              ?超深豎井預計10米直徑(也可以是近似方形),設多架升降梯用于出渣和人員物資運輸。考慮深度大,傳統鋼纜卷揚式電梯可能不滿足使用要求,可以在井壁鋪設多組電氣化導軌,分段接力運輸。(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通風豎井661米垂直深度,米直徑,山東紗嶺金礦主井井筒凈直徑為米,井筒深度米。)

              ?每個斷面每天出渣量有萬方,約5萬噸,一個豎井一天出渣量近10萬噸。出渣量巨大,需要設計高效的出渣運輸系統,考慮隧道內鋪設電氣化軌道用于出渣和人員物資運輸,由于洞徑很大,可鋪雙線電氣化軌道。

              ?方案一的前提是施工地層不能有大量涌水,因為如果需要大量抽水,成本和風險將難以承受。如出現這種情況,需要考慮方案二。

              ?方案二

              如果施工地層有大量涌水,因為方案一是超深豎井,大量抽水的成本和風險將不可承受,同時近15億方巖石都從豎井出渣,成本巨大,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方案二。

              ?在庫拉鄉單頭掘進。隧道需要總截面是1200平,分成三條200、500、500平并行隧道,以TBM掘進200平、洞徑16米的先導隧道,左右間隔50米以鉆爆法掘進500平、洞徑米的主隧道。TBM目標掘進速度每天100米,因為TBM掘進速度遠大于鉆爆法,在先導隧道上以一定間隔如20公里開辟支洞,為左右主隧道提供新的作業面,主隧道多斷面同時施工。總工期以TBM先導隧道進度為準,計劃35年。1250000/100/365=年,取整35年。(注:一些數據如間隔等僅為示例,具體數據需要論證)

              ?引綽濟遼工程有TBM單日掘進米的最高紀錄,中老鐵路隧道TBM單日掘進米,夾金山隧道TBM單日掘進50米,新疆XE工程以21736米的成績創造國內TBM連續掘進最長距離紀錄。設定每日100米掘進目標是現有水平的適當提升,是完全可行的而非科幻。

              ?將方案一的40米大洞徑改成3條小洞徑,有利于解決深埋地層的承壓問題。

              ?先導隧道是從低點向上(爬坡)掘進,并為主隧道提供排水和出渣通道,坡度近千分之一,涌水可以全程自流出洞,同時出渣也是下坡。

              ?且末縣已通鐵路,只需修建50公里支線到庫拉鄉,TBM設備進場不存在困難。分成3條獨立隧道還有一個好處是一旦需要,堵住一條不通水就是一個新疆到西藏的高速通道。

              ?TBM與鉆爆法相結合,可以發揮TBM速度快和鉆爆法成本低的優點,有效降低工程投資。

              ?缺點是35年用時較長,但以百年計這又是短暫的。同時隨著TBM技術發展,可能10年后就可以單日掘進200米或300米,很可能用不了35年。

              ?兩方案共同之處

              ?超長隧道通風極其困難,驚蟄工程無法采用通風洞斜井等方式通風,對策一是施工要求全部采用電動設備(電力壓縮機、風炮、電動臺車、電動鏟車等,甚至可用有線供電方式),禁用內燃機,減少施工面氧氣消耗。二是地面建液化空氣站,將液化空氣或液氧運輸到施工面。三是在地面適當位置開鑿小直徑通風豎井,多級串聯風機, 同時也可用于引入施工用水。

              ?炸藥爆破會產生大量氣體,1公斤工業炸藥生成氣體總量約800升,以水蒸氣、二氧化碳、氮氣等為主,以及少量氫、-氧化碳、氧化氮等。以500平隧道1個循環進尺4米計算,一次爆破500×4=2000方巖石,每方巖石需用炸藥1公斤,共2000公斤炸藥,產生氣體2000×800升=1600方氣體,即要求通風系統要有快速凈化爆破氣體的能力,同時鉆眼、出渣、襯砌等環節也會產生污染氣體。由于隧道過長,傳統的風機風管通風方式可能不滿足要求,需要革新思維,創造新的獨頭超長距離巷道通風技術。如在施工面后方安全距離(如100米)設活動門,將爆炸氣體封閉,建立空氣凈化循環系統,利用過濾、水浴、化學吸附等技術手段對爆炸氣體及平時產生的污染氣體進行凈化循環,同時使用液化空氣注入新風。

              ?大深度施工可能會有高溫問題,對策一是運用現代先進的攝影、通訊、信息處理和虛擬現實處理技術,研發高度自動化無人化或遙控遠控式的施工設備,減少掌子面施工人員,縮短人員在掌子面的停留時間,如遙控的鑿巖機、遙控破碎機、遙控清渣鏟車等。二是使用液化空氣到施工面降溫。三是裝備單人使用或小區域的降溫裝備。四是研發其它高效的通風降溫裝備。

              ?工程出渣量巨大,出渣距離超長,考慮洞內電氣化軌道與和若鐵路相連用于出渣,棄渣可以用于整修車爾臣河及其它河道、修筑水利設施等。

              ?超長隧道人員輪班通勤困難,考慮在隧道內建移動生活區(洞徑很大,建個生活區沒問題),日輪班不出洞,周或月輪班出洞休整。在地下進行長期施工,對人員素質要求較高,可通過提高待遇和定期輪換解決,有必要的話可考慮組建工程兵部隊(預估也就一個集團軍的人數)。

              ?兩個方案可組合使用。

              5 ?驚蟄工程可行性討論

              瑞士圣哥達基線隧道全長達57公里,距離地面(埋深)超過2800米。日本青函鐵路隧道全長公里。位于英吉利海峽英法邊境的海峽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鐵路隧道,隧道全長:公里。國內的全長2741米的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連接的唯一通道,隧道下穿國內最大的陸路出入境口岸——珠海拱北口岸,其中255米暗挖地段的開挖斷面達平方米,相當于一個籃球場大小,高21米。錦屏二級水電站工程的引水隧洞共四條,開挖洞徑12m,襯砌后洞徑11m,隧洞洞線平均長度為,隧洞一般埋深為1500-2000m,最大埋深達2525m,同時主廠房開挖尺寸為××,截面積達1800平方米。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通風豎井661米垂直深度,米直徑,山東紗嶺金礦主井井筒凈直徑為米,井筒深度米。

              引綽濟遼工程有TBM單日掘進米的最高紀錄,魯布革水電站工程的引水隧洞,單面最高月進尺達米(鉆爆法);渝昆高鐵云南彝良隧道平導工程平均月掘進300米(鉆爆法);中老鐵路隧道日掘進紀錄是米(TBM法);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排水廊道日掘進紀錄35米(TBM法);樂西高速大涼山1號隧道日掘進48米(TBM法);夾金山隧道TBM單日掘進紀錄50米。新疆XE工程以21736米的成績創造國內TBM連續掘進最長距離紀錄。

              目前在建的川藏鐵路總長1550公里,其中橋隧總長1255公里,僅拉林段400公里就需要16次跨越雅江,修建21座10公里以上的隧道,驚蟄工程總長1250公里與川藏鐵路的橋隧部分相當,而且僅有隧道,不需要架橋。

              以上工程案例說明人類已經有進行超長距離、大埋深的隧道工程技術和經驗,驚蟄工程無非就是長了一點點(1250公里)、深了一點點(還在地殼,沒到地幔),一個字“干”就完了,這才是基建狂魔的用武之地和試金石,至于那個一年過不了幾臺車的橋只不過是無用的炫技而已。值得一提的是,網上熱議的紅旗河方案,總長6188公里,其中橋隧總長就達2337多公里,而驚蟄工程才1250公里。

              6 ?綜合效益討論分析

              驚蟄工程投資盲猜一萬億(近10億1公里),與紅旗河四萬億相比,具有無以倫比的優越性和非凡的性價比,以下只是簡要分析,詳細論證待專業人士進行。

              ?沒有移民!沒有移民!沒有移民!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三峽工程移民130多萬,全國安置跨省移民,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擴容工程移民17萬。驚蟄方案僅在加拉村有一點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搬遷,不會產生巨額的移民費用。

              ?沒有生態危害。全線地下施工,除地面的綜合保障服務設施外,對環境、生態、動植物等不產生任何危害。同時施工也不受地面交通氣候影響,可以晝夜連續進行。

              ?地下隧道輸水,途中沒有蒸發損失,也沒有中間環節截留水源,保證500億方水足量到達塔里木。這也是紅旗河方案不可行的原因之一,6000多公里長的河道,就算不考慮蒸發損失,流經七八個缺水的省,能流到新疆不知還剩多少。就如黃河,如果沒有水利委居中統籌,放任沿河各省隨意取用的話,黃河流不到出海口。

              ?北方地面水路必須要考慮冬季結冰問題,驚蟄工程是地下隧道保溫,可能還有地層加熱作用,冬季不結冰,優勢巨大。

              ?驚蟄工程雖然施工難度高,投資大,周期長,但一次投入,輸水全程自流,不需要持續性的維護和運行費用(在出入口多少還是要一點點維護費,忽略不計)。工程完工后,超深豎井還可另作他用,如科學實驗、旅游景點、重力儲能電站、水電站和軍事用途等,不會浪費投資。

              ?驚蟄工程全線地下施工,只涉及西藏、新疆兩省,與地面人員基本沒有關系,規劃溝通協調簡單,下決心就可開工。

              ?紅旗河方案總長6188公里,其中橋隧總長就達2337多公里,投資四萬億。雖然驚蟄工程的投資還需要專業測算,但是考慮到驚蟄工程不移民、不架橋、不用頻繁轉移施工面、生活保障相對固定不用經常轉移、施工不受地面交通生產生活影響等,簡單估算應該遠低于紅旗河方案。

              ?紅旗河方案基本是沿青藏高原邊沿繞一個大弧、在半山腰修建引水渠,類似于放大版的紅旗渠,施工所在均是高山峽谷交通生活不便之處,光施工便道就不知道要修多少公里,很多河谷也有當地人生活聚集,需要移民不在少數。另外一條年徑流量幾百億方的河流高懸半空,一旦發生意外就是一場特大洪水,對當地就是滅頂之災。

              ?藏水入疆雖然沒有直接解決華北地區和黃土高原缺水問題,但將塔克拉瑪干沙漠綠化后,減少沙漠揚塵,改善西北地區水汽循環,增加地下水和西北地區河流水量,從而間接影響和改善黃土高原和華北地區的氣候(有個說法黃土高原的土是從新疆吹來的)。

              ?三峽工程投資1352億(1992年),川藏鐵路投資3800億。2022年新疆若羌有土地交易案例100畝45萬(有水源),塔克拉瑪干沙漠33萬平方公里近5億畝,解決水源問題可綠化就算一半也有億畝,億×45萬=萬億,這就是說驚蟄工程哪怕投資一萬億都是大賺特賺的。當然這只是定性概算,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

              ?需要說明的是,黃河上游劉家峽水庫的高程也在1700米左右,從加拉村到劉家峽的直線距離1000公里,似乎也存在給黃河補水的可能性。但給黃河補水只是錦上添花,而綠化塔克拉瑪干則是開天辟地,所以個人認為藏水入疆比藏水濟黃更為重要、意義更重大。另外,也有人提出引藏水到柴達木盆地,這是錯誤的,塔里木海拔較低,引水即可綠化宜居,柴達木海拔較高2600-3000米,沒有適當的引水高差,同時也不宜居。

              7 ?幾點關于防抬杠的說明

              ?中國耕地紅線是18億畝,塔里木盆地地勢平坦,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農業,解決水源問題后可打造成中國最大的平原和糧食基地,可增加耕地近5億畝。驚蟄工程不是只惠及塔里木和只惠及新疆,這是打造中國戰略大后方的超級工程,受益極大,哪怕再大的代價、再長的時間都是必須的。

              ?有人說新疆不缺水,對這個無語,不討論。驚蟄工程的直接目的是綠化塔克拉瑪干沙漠,間接影響改善西北地區水氣循環,改善氣候。至于有人說這么大的工程可能改變氣候、得不償失,我想說的是塔克拉瑪干的氣候已經是這樣了,就算氣候變化可能會變得更壞嗎?還有人說會破壞環境,環境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人為環境服務,在對人總體有利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改造環境。

              ?盲猜投資一萬億僅指把水引到塔里木,河道整治和栽樹綠化那是另一個萬億工程。至于一萬億值不值得的問題?舉個例子,綠化塔里木相當于得到33萬平方公里的可大規模耕作、可居住的平原國土,一萬億差不多1500億美元,用1500億美元能不能買得到33萬平方公里國土?

              ?關于地震斷裂帶,地震是一個概率問題而且概率很低,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幾條海底隧道也用了三四十年沒塌方過,地震斷裂帶只是施工的考慮因素但不是不能動工的障礙。

              ?有人擔心引水后地下水抬升會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因為塔里木是盆地不能外流,鹽堿堆積確實是個問題,解決對策一是精細灌溉,即用多少、蒸發多少才灌溉多少。二是利用羅布泊,羅布泊是塔里木的最低點,高程780米,可以把羅布泊作為最終積水地,規劃成上萬平方公里的大湖(還可以搞水面光伏),用羅布泊換塔里木的33萬平方公里,同時重現羅布泊對改善西北地區水氣循環仍然是有利的。

              ?看似1250公里長、2000米深、40米洞徑(說不定不需要這么大)的隧道很嚇人、不切實際,但工程技術發展很快,只要下決心,理論上沒有障礙,可控核聚變、太空電梯這些東東才是科幻。

              7 ?結束語

              大自然用了幾千萬幾億年把塔克拉瑪干變成沙漠,現在我們只要用幾十年的時間就可以把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森林、草原和良田,這才是改天換地的宏偉藍圖。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發展和重大工程技術的進步,我們現在已經完全具備了實施藏水入疆工程的經濟和技術基礎,驚蟄工程可以綠化33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這不是改造新疆,而是相當于我們多了3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意義極其重大,這是改造中國、提升國運的超級工程,必將與都江堰、京杭大運河、三峽等工程一樣青史留名。

              說明:本文提出了驚蟄工程,對工程可行性進行了簡要論證,這不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僅是對工程概念進行討論,其中涉及的一些具體參數和內容仍需進行專業測算和論證,如隧道洞徑、日進尺標準、總投資預算等等。這是版,歡迎專業和熱心人士討論,希望國家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詳細勘察論證,早日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50年代提出到2014年12月建成通水,時間跨度60多年,我們現在的工程技術能力遠非70多年前可比,如果我們早下決心,拋棄無用和可笑的爭論,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綠洲的那一天就會早日到來。

              版 ?甫士132??2023年7月7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