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頭條 > 正文

              “頭等大事”!頭盔新國標實施在即,新國標如何保護消費者

              時間:2023-07-01 10:49:30     來源:貝殼財經

              一石激起千層浪。7月1日即將實施的《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強制性國家標準引發關注。這背后是規模龐大又魚龍混雜的電動自行車頭盔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央視3·15晚會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各項性能進行風險檢測發現,一些頭盔廠家為了壓縮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質材料進行生產,完全起不到保護作用。

              頭盔新國標即將實施,對行業影響有多大,能否改善這一局面?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面對電動自行車3億保有量且仍在增長的大市場,小牛電動,愛瑪、九號等公司已在根據新國標積極布局。

              “公司目前在售的頭盔是符合國家3C標準的(老國標摩托車級別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在關注新國標的動態,積極推進新國標頭盔的切換工作。具體來看,針對在售的老款頭盔,會按新國標標準做調整并安排認證事宜(盔型不變,按照新國標的要求做出調整修改,以符合新國標的標準,比如反光貼,鏡片霧度等),下半年將陸續推出符合新國標的全新頭盔。”小牛電動表示。

              頭盔新國標7月1日上線:新國標如何保護消費者?相關企業在如何切換?

              長期以來,頭盔問題備受關注且已經引起執法部門重視。

              據統計,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汽車是導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多的車輛。其中,摩托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

              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國公安交管部門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其中“一盔”就是指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的乘員頭盔。

              公安部2021年3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一盔一帶”行動開展以來,36個大城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頭盔平均佩戴率從行動前的不足20%已提高到當前的54%。

              與此同時,全國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駕乘人員交通事故死亡率均同比下降10%以上,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死亡人數自2006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

              “平常騎電動自行車會戴頭盔,但保護效果如何不清楚。”福建的陳女士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劣質頭盔仍大行其道,對乘員的保護作用也大打折扣。今年央視3·15晚會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各項性能進行風險檢測發現,一些頭盔廠家為了壓縮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質材料進行生產,完全起不到保護作用。

              該情況已引起相關部門注意,為規范和提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性能,保障騎車人員交通安全,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組織制定了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于2022年12月1日發布,將于2023年7月1日實施。

              新標準對固定裝置穩定性、佩戴裝置強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護目鏡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定,是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領域的第一項強制性國家標準。

              對此,相關企業也積極應對和布局。愛瑪科技表示,在頭盔定制方面,正與供應商進行溝通,在7月新國標實行之前落實全新的符合新國標頭盔供應,并主動推動頭盔供應商對新國標頭盔生產資質的認證和生產工藝升級,促進市場上頭盔的替換工作。在門店舉行新國標頭盔的換購活動,同時針對現在門店現有老頭盔,我們也在推進切換工作,預計在7月底之前完成銷售門店老頭盔的切換工作。

              九號公司表示,公司頭盔以超國標標準進行生產,頭盔外層選用質輕質韌的ABS材質,中層選用質量輕盈的EPS緩沖材質,內襯為柔軟的緩震材質,三重防護層層疊加,通過3C質量認證,而且在出廠前,我們還會進行鹽霧、撞擊等極端測試,只有通過測試的頭盔才會銷給消費者。

              頭盔市場規模有多大?電單車新國標已實施多年,強制戴頭盔或成趨勢

              我國是電單車保有量大國。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2020年底披露的數據,我國電單車的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已經成為民眾中短途出行的重要選擇。

              “理清自行車的速度,科學分類兩輪車,才能讓更多的人明白戴頭盔的必要性。”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表示。

              伴隨著電單車的快速發展,超標車違規上路、超速、超載、違反交規等亂象屢禁不止。據公安部交管局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顯示,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駕駛電單車死亡8639人,受傷44677人,平均每小時就有1名電單車騎行者死于道路交通事故。

              2019年4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正式實施。根據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整車重量(含電池)不超過55kg、電機功率不超過400瓦、蓄電池電壓不超過48伏,此外還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要求。

              電單車新國標也吸引不少新玩家加入。小米生態鏈企業九號公司、兩輪換電企業易馬達e換電、出行平臺哈啰出行先后宣布進軍家用電動自行車行業,電動自行車行業愈發熱鬧。

              行業規模逐漸擴大,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2100億元,同比增長3%;實現利潤超1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其中,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產量同比增長9%。

              目前,多地已要求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必須佩戴頭盔,否則可能面臨罰款。預計未來全國多地都將出臺與佩戴頭盔相關的法律文件。

              頭盔新國標實施背后也將是一個大市場,智研咨詢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電動二輪自行車需求量已3616.72萬輛,自行車頭盔市場規模增長到了43.24億元。就細分市場而言,自行車道路安全頭盔市場規模為39.36億元,自行車運動頭盔及山地頭盔規模為3.88億元。

              全拓數據也顯示,2016年我國頭盔行業市場規模僅有14.79億元,而2020年迅速增長至31.37億元,截至2022年我國頭盔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46.79億元。預計未來幾年,我國頭盔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會大幅增長。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表示,“3億輛兩輪電動車,加上乘員,我國兩輪電動車頭盔消費需求是巨大的市場。”

              頭盔新國標也在資本市場引發討論。近期,有不少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相關企業是否涉及頭盔業務,包括美達股份、肇民科技。此外,泉為科技、神馬股份、南京聚隆、南京化纖等“頭盔概念股”近期股價也一度走高。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柳寶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