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市民們對美好生活品質的追求,上藝術課不再拘泥于一些基礎課程,轉而追求一些有特色、有韻味的高品質課程,這種需求促使市民對藝術課程的種類和講師要求越來越高。普陀區文旅局在調研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時發現,群眾文藝團隊成員藝術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提升街鎮文化場館授課品質,力爭看齊專業商業機構?
帶著破解難題的想法,區文旅局積極開展調研走訪,聽取相關單位情況匯報,根據普陀區實際情況全力提升場館藝術課程的教學能級。為此,區文旅局于6月25日-27日在普陀區文化館舉辦群眾文藝團隊骨干培訓,區各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負責人、業務骨干和居(村)群文工作者等180余人參加了培訓。為期三天的培訓旨在培養和儲備更多的基層優秀文藝人才,進一步提升普陀區街鎮及居(村)文化干部的業務能力。
在培訓課程設置上,依托街鎮文化場館向市民摸底調研,選擇了市民需求高,參與人數較多的課程。例如,在廣場舞實踐課教學中,由來自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的舞蹈指導裘思凡帶隊,學員們組成臨時團隊,圍繞一個廣場舞動作逐步加入各種動作變化,再加上隊形的交替互動,學員團隊的舞蹈表現很快便有了層次感。這次親身體驗為學員之后獨立編排廣場舞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新穎的舞蹈編排、優美的配樂,讓平時在社區指導廣場舞的居(村)群文工作者開心不已。他們對一招一式都認真揣摩,反復練習,盡力掌握每個動作要領。來自象源麗都社區的陳女士說,廣場舞在社區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阿姨爺叔的歡迎,“這項課程滿足了我提升學習的需求,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也提升了我為鄰居們編舞的能力。”
此外,來自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副教授譚雅如為學員帶來了合唱指揮實踐課;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建平帶來的戲劇課,啟發學員從生活小事及不被注意的角落入手找尋戲劇創作素材;而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曲藝指導魯俊老師在課上詳細講解并點評歷年曲藝類優秀作品。
普陀區文旅局相關科室對記者介紹,此輪培訓是區文旅局組織開展的全區群眾文藝團隊骨干培訓中教學時間最長、藝術門類最豐富的一次,也是對大調研中發現的基層文化建設難點、痛點的快速響應。后續還會對調研過程發現的其他問題,拿出硬招實招,堅持以求解破難題、以優解促提升,及時響應市民的公共文化訴求。隨著“半馬蘇河”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區文旅局也將不斷豐富高品質文化供給,以更大力度、更強自覺推動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曉鳴 王笛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劉力源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