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寧生窮命,不生窮相?!?/p>
出生在窮苦家庭,沒有關系,就怕帶著窮相,不敢改變命運。
在與人交往時,我們都想從中得到正能量,獲得利益。萬一遇到“帶窮相”的人,應該繞著走,不要被對方感染了。
(相關資料圖)
其實,自帶窮相的人,很好辨別,他們把以下幾種話掛在嘴邊。如果你也喜歡說類似的話,請馬上改正。
01
“憑什么幫你”:盲目拒絕別人,會把人脈、機遇弄丟。
詩人席勒說過:“機遇像一塊粗糙的石頭,只有在雕刻家手中才能獲得新生?!?
很多機遇,就像我們寫作時的“暗喻”一樣,并不明顯,需要自己去打磨一番,然后才會顯露出來。如果有人總是憑借外表來判斷事情,很容易弄丟機遇。
清朝末年,時局動蕩不安,普通老百姓活得很艱難。但是一些“銀行”卻混得風生水起,他們籠絡了大量的財富,坐吃利息。
有一家銀行,叫“日升昌票號”,在京城算是個大戶了。
官員張之洞在出名之前,去找票號的老板,想要借點錢。
老板把官員的登記冊拿出來,發現上面沒有張之洞的名字,于是說了一句“急不急?三天后湊給你吧”。
老板采用拖延的方法,委婉地拒絕了張之洞。
幾年后,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讓“日升昌票號”后悔不已。
我和他非親非故,憑什么幫他?這樣的想法,在很多人腦海里都有。
要記住,幫忙是情分,也是緣分。
老祖宗也有“救急不救窮”的規矩,從來沒有讓我們拒絕所有的幫忙。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家在農村居住。一個貨郎在我家借宿,因為他手頭緊,母親就免去了他的住宿費。
后來,我們全家進城了,貨郎特意找到我的母親。原來,他在城里開了店鋪,表示“愿意在生意場上引路”。雖然我家沒有人做生意,但是這條路是踏踏實實留住了。
從長遠來看,不管遇到任何人求助,不要馬上就拒絕,而是分清情況,積極幫助真正有困難的人。
給別人一定的好處,人情債就留下了,以后別人會成為你的貴人,改變命運就容易多了。
02
“萬般皆是命”:早早認命,是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命該如此”的偽道理。
做人,千萬別在應該奮斗的年紀,就躺著不動。天上的雷聲,能夠叫醒春天的大地,卻叫不醒裝睡的人。
北宋時,有一個叫范仲淹的人,聽到名氣,你就如雷貫耳。但是他的人生遭遇,可能比你更悲催。
他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母親帶著他一起改嫁到朱家。
為了改變命運,他走進了應天書院,逼著自己靜下來,讀書五年。熬不住了,就用冷水澆臉,夜里和衣而睡,只為隨時起來看書。
二十六歲時,他一舉高中。因為沒有他提攜,他做了很久的小官。
作為文官的他,還有帶兵抵抗西夏國的經歷。
當他聲名大噪時,也沒有閑著,創立了民間的慈善機構——范氏義莊。把自己的錢財捐出來,幫助窮苦大眾。
義莊成立后第三年,范仲淹就過世了。
以此可見,他的一生,都在折騰,從來就不認命。
說白了,年紀輕輕就認命,其實“懶”,不想去干什么,也不敢去面對挫折。
如果你遇到了很懶的人,肯定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一個宿舍的人都在睡懶覺,你早早起來,顯得怪怪的,然后繼續蒙頭睡覺。
我的母親常常說:“去做事吧,一天不能賺一百,也能賺十塊錢。不做事的話,坐吃山空。”
無所事事的時候,去撿廢品,也能換一碗飯吃。哪里能沒有活路呢?
天天說“我命苦”,真的會命苦,因為失去了斗志。改口說“我會有辦法的”,情況就逆轉了。雖然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但是腳步沒有停止,這就是“人挪活”的道理。
03
“不拿白不拿”:愛貪小便宜,顯得格局很小。
職場上,常常有人說“公家的飯,不吃白不吃”;老人們常常去參加活動,拿到小禮物,開心不已;作為兒女,拿到父母的錢,絲毫也不理虧......
總有人以為,“大家都這樣,憑什么我不能這樣”。眼睜睜看著別人得到好處,自己不去占有一點,就覺得虧本了。這樣的想法,其實是格局太少。
古往今來,我們都推崇“路不拾遺”的道德規矩。這就說明,無緣無故得到某樣東西,是不行的,其中有詐。
晉朝時,陶侃做了管理漁場的官,有人送魚給他。陶母馬上把魚退回去,說“我為你感到可恥”。
把魚送走了,陶侃樹立了清正廉潔的形象,官運亨通。
那些小便宜,就像無形的網兜一樣,你得到的越多,困得越緊。這樣的人生,怎么去改變呢?
文學家馮夢龍說過:“求快樂時非快樂,得便宜處失便宜?!?/strong>
想要賺大錢的人,會算清賬目,但是不會計較一分一厘;職場上混得好的人,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也會幫助身邊人做點什么;會管理家庭的人,不會在家里索要錢財。
04
魯迅寫過這樣一段話:“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
本來,會說話是人類進步的標志,可是有的人,張口就說負能量的話,讓人一直走下坡路。
口是福禍的門,管好了,開口送祝福,沉默是金子。
如果命運太苦,那就好好說話,給自己鼓勁,給別人力量。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