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吃了這個藥打架就不疼了!”
“這在我們同學間很流行,很酷,吃完很興奮……”近日,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從一名未成年人幫教對象口中得到一條線索。
“我是第一次聽說這兩個藥名——‘卡馬西平’‘右美沙芬’,這兩種藥是治療癲癇、干咳等癥狀的處方藥,一種能快速緩解疼痛,另一種能使人精神亢奮、產生幻覺。”辦案檢察官李爽說,因為售價低廉,竟逐漸在未成年人中成為一種追求“酷炫”的方式,但這兩種藥的副作用非常大,服用過量會產生心率加快、高血壓和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李爽意識到,遏制青少年的這種“酷炫”迫在眉睫。
李爽和同事們分組實地走訪了轄區內的32家藥店,發現部分藥店未嚴格執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規定(試行)》,存在未憑處方、未核實購買人年齡、藥品用途私自出售處方藥的行為,可能侵害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
為切實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近日,龍潭區檢察院召開公益訴訟公開聽證會,邀請人民監督員及行政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聽證會上,案件承辦檢察官闡述了案件審查情況和處理意見,證實了相關行政機關監管缺位的問題。人民監督員認為,未成年人用藥安全不容忽視,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合法、正當、必要,一致同意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
龍潭區檢察院依法向被監督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書,建議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行業整頓,落實銷售處方藥實名登記制度、對購藥異常情況予以監控、提升藥品管理等級,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接到檢察建議書后,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立即在全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近日,龍潭區檢察院對此開展檢察建議“回頭看”活動,檢察干警隨機抽查轄區內藥房26家,排查銷售記錄1200余條。經整改,轄區內藥房都建立了按需銷售原則,經營者明確了醫師用藥指導和安全提示義務,落實了實名登記、分級預警等綜合治理措施,藥房經營者守法意識顯著增強,未成年人濫用處方藥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