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剡溪與明溪相匯后,在武嶺山和溪南山之間,夾峙成口,故名溪口。
剡溪,發源于寧波市奉化區和紹興市新昌縣交界的剡界嶺、剡源村一帶,一曲六詔、二曲蹕駐、三曲臼坑、四曲三石、五曲茅渚、六曲班溪、七曲公棠、八曲沙堤、九曲溪口,即為“剡溪九曲”勝景。
剡溪出溪口,稱為剡江,與縣江相匯為奉化江,奔流向海。
(資料圖)
1992年以來多次區劃調整,東岙鄉、董村鄉、畸山鄉、班溪鎮、蹕駐鄉、斑竹鄉,先后并入溪口鎮,共七個鄉鎮合并為一,轄4個居民區,54個行政村。
在寧波所有鄉鎮街道中,溪口鎮的規模最大,幅員最為遼闊。
一個溪口鎮,半部民國史。
公元1886年,溪口鎮上喪妻的十甲富戶蔣肇聰,娶了葛竹村喪夫帶發修行的王采玉,時年蔣肇聰45歲,王采玉23歲。
公元1887年10月31日,王采玉生下了蔣,成為了民國史上的風云人物。
溪口鎮葛竹村,也就是蔣的外婆家。
蔣小時候,經常隨母親到外婆家玩耍,葛竹村的親戚和王震南等玩伴,都受到蔣的影響,命運改變。
葛竹村原屬紹興嵊縣晦溪鄉管轄,1931年,晦溪鄉劃歸奉化管轄。
1934年,蔣在葛竹村建修了武嶺學校葛竹分校。
解放后,葛竹分校成為了葛竹小學,現在學校早已人去樓空,唯有舊址可以回望歲月變遷。
蔣小時候生性頑劣,公元1895,蔣肇聰病故,蔣更是難以管教,王采玉希望早點為蔣討個媳婦,“為這匹野馬套個籠頭”。
溪口鎮巖頭村毛鼎和家有個女兒名叫毛福梅,生于公元1882年11月9日,比蔣大5歲。
1901年,19歲的毛福梅嫁給14歲的蔣,結婚當天,蔣和小伙伴們一起撿拾燃放的鞭炮,傳為佳談。
1910年4月27日,毛福梅生下一子,取名蔣經國。
巖頭村,也就是蔣經國的外婆家。
蔣得勢后,巖頭村的毛邦初、毛瀛初、毛懋卿、毛景彪、毛圣棟、毛思誠等人紛紛走上了從政從軍之路,累計出現了八位民國將軍,巖頭村被稱為“民國將軍第一村”。
蔣婚后并沒有繼承父業,而是繼續求學,1906年東渡日本就讀東京清華學校,結識陳其美,從此走了革命道路。
1924年,蔣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由此步入權力核心,蔣回鄉時,囑托其同父異母兄長蔣介卿改建文昌閣,并更名為“樂亭”,“愿吾鄉同志,朝夕游樂”。
1925年,樂亭建成,成了蔣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
1927年,蔣與毛福梅離婚,離婚不離家,毛福梅成了蔣家特殊的女主人。
1927年12月1日,蔣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時年蔣介石40歲,宋美齡29歲。
蔣宋聯姻,勢力大增,1928年1月再任總司令之職,重執政權。
蔣和宋回到溪口,就住在樂亭內。
宋美齡有留美經歷,氣質優雅高貴,溪口人前呼后擁想要一睹美齡風采。
當時溪口人的生活用水直接取自剡溪,洗菜洗物也在剡溪,宋美齡認為很不衛生。
蔣于是令人在樂亭旁邊掘深井,建水塔,將地下水抽到水塔之上,成為了溪口鎮最早的自來水,宋美齡成為當地用上自來水的第一人。
蔣在家鄉辦學,始于1925年,以私邸豐鎬房為校舍,創辦學校,1927年7月,學校命名為“私立武嶺學校”。
1928年,蔣介石在文昌閣一路之隔的對面新修武嶺學校,當時還是一片荒灘,由翁文灝之弟翁文濤設計,上海孫裕生營造廠承建。
1929年學校建成,特聘日本東京高等師范畢業生張明鎬先生為校長,武嶺學校建成時,學校的生活用水,也引自文昌閣的自來水塔。
1930年元旦,豐鎬房內的學生搬入新學校。
蔣喜家鄉山水,在妙高臺和商量崗修建了別墅。
1935年冬,蔣曾召集浙江省建設廳長曾養甫、杭州市長周象賢、中國旅行社經理錢君芷、武嶺學校校務主任鄧士萍、武嶺農場主任張愷等十余人,到溪口商討建設第二廬山的計劃。
張愷負責開辦商量崗武嶺農場,成為了現在的寧波市林場之創始和起源。
武嶺學校的校務主任鄧士萍負責在商量崗建設武嶺學校東岙分校。
解放后,東岙分校成為了農場幼兒園所在地,和葛竹分校的命運一模一樣,早已人去樓空,歷史如煙消散。
全面抗戰爆發后,建設第二廬山的構想從此擱淺。
溪口鎮作為蔣的老家,屢經日軍轟炸。
1939年12月12日中午,日軍6架戰機,定點轟炸蔣氏故居豐鎬房和別墅文昌閣,造成19人喪生,毛福梅就是在這次轟炸中被炸身亡。
蔣經國從江西晝夜兼程為母奔喪,12月25日揮淚手書:以血洗血。
1940年2月10日,7月25日,8月9日,1941年4月19日,溪口鎮區域,遭受日軍多次轟炸。
1941年4月20日,寧波淪陷,日軍首先向奉化進犯。
4月23日,日軍侵占奉化和溪口,溪口人民慘遭浩劫。
抗戰結束,內戰又生。
1949年1月21日,蔣被迫“引退”,回到溪口老家。
4月23日,百萬雄師過長江,占領南京。
4月25日下午,蔣從寧海縣西店鄉團堧村出海,乘坐“太康”號離鄉,輾轉上海、舟山、廈門、重慶、成都等地,12月10日飛抵海峽對岸,從此再也沒能回到溪口。
六十年代,蔣氏故居以及妙高臺和商量崗別墅等建筑均被搗毀。
到了八十年代,為了發展旅游業,1986年撥款近30萬元,重建文昌閣,1987年開始對外開放,妙高臺和商量崗蔣宋別墅,也陸續重建而成。
2007年,國家旅游局開始評定全國5A級景區。
2010年,寧波市奉化區“溪口-滕頭旅游景區”,成為寧波市內的第一家5A級景區。
溪口風景區,不僅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歷史薈萃,更因為是蔣氏故里,蜚聲海內外。
溪口鎮的地標,武嶺門,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
武嶺門曾經是進入溪口古鎮的必經之路,原本是個小庵堂,名叫武嶺庵,蔣母王采玉,常到這里念經拜佛。
武嶺庵年久失修,破敗蕭索,1930年,蔣令人將武嶺庵改建為武關式城門建筑,三間兩層,仿自金陵中山門之巍峨。
門額兩面都鐫有“武嶺”兩字,正面是著名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題寫,背面則是蔣親筆所撰。
1949年,于右任遷往海峽對岸,1964年病故,終年85歲。
于右任常念大陸和故土,1962年1月24日所作《望故鄉》,流傳海峽兩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