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3日訊 當前,在企業生產車間內,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流水線已司空見慣。過去生產效率不高,產品產出后,往往靠人力進行包裝;但如今源源不斷的產品通過智能化,在流水線上被標準高效地生產出來,單靠人力包裝已不現實,“打包”——便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濟南市槐蔭區的山東大宏智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一探作為智能化生產“后道”的包裝領域的究竟。
“對于工業制造而言,如果說產品的設計研發、技術的更新、智能化的生產,這些是‘前端’,解決的是生產的問題,那么我們說的‘后道’,解決的就是產品包裝的問題。”企業總經理李汝童介紹道。包裝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嗎?難道這也需要智能化,也需要設計研發?面對記者的問題,李汝童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在搬家中打包行李,我們會將衣物放到一起,日用品歸到一類,不常用的放到一個箱子里,這樣在取的時候就會更條理更方便。產品打包的道理也是如此,但面對的就不是幾件行李了,而是成千上萬流水線產出的產品,這就需要有智能化、系統化的設計解決方案。”
在大宏智能生產車間,一條全自動高速包裝流水線設備格外醒目,“這就是我們為解決工業制造‘后道’——包裝領域設計研發的設備。”李汝童告訴記者,“對于企業來講,科研離不開市場,企業所有產品的設計研發,都是在對市場需求進行了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展的,我們稱之為‘柔性定制’服務,也就是根據實際特點設計制造相關設備。”李汝童說,比如輪胎企業,他們會專門針對輪胎特點,將包裝的尺寸調整到合適的大小。而對于機場的需求,主要是行李包裝,行李有大有小,在設計時便側重于普適性和兼容性。企業自2005年在槐蔭區注冊成立,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有輪胎包裝機、機場行李包裝機、圓筒紙包裝機、全自動整形機、全自動冷拉伸膜高速包裝生產線等10大系列22個品種,平均包裝速度可達到每分鐘1件,效率較之人工提升了3倍。
在采訪中,一個韓國團隊的身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李汝童說:“這個韓國企業是昨天下午過來的,主要是來尋求合作配套供應商。經過考察,我們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現在正在起草合同相關事宜。”據了解,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目前大宏智能已累計取得知識產權29項,近三年間研究開發項目18個項,全部進行了科技成果轉化,企業也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目前,纏繞包裝類產品在北方市場占有率近50%,與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也遠銷俄羅斯、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一直是大宏智能的發展理念。李汝童說,如今企業發展已駛入快車道,各類訂單紛至沓來,今年的生產計劃已排到了三四個月后。“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轉型期,企業將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李汝童說,未來企業將根據具體業務分工,成立生產制造、貿易、供應鏈等多個平臺,讓員工們充分釋放專業優勢,形成術業專攻、優勢互補的經營模式,“我們的目標,就是持續深耕高新技術智能包裝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為工業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