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認為國產芯片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手機處理器領域,因為人家有這些芯片。但殊不知,在半導體產業的“底層技術”光場芯片方面,我國也處于被動局面,每年嚴重依賴進口,目前還不能自給自足。
那么光場芯片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呢?為什么國家長期無法征服?到目前為止有什么進展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場芯片的新特性
在集成電路領域,通用芯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模擬芯片,一種是數字芯片。光場芯片屬于后者,其主要功能是通過數字計算機信號控制任意光場圖像的形成,具有廣泛而新穎的應用意義。
舉個簡單的例子,民用光場芯片常見于智能車燈、電影放映、虛擬現實等領域;工業光場芯片為芯片光刻、光固化3D打印和印制電路板曝光提供了最基礎的技術。支撐,兩者結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字光場芯片集成開關分支。
正因為其應用范圍廣,適用于各種設備,光場芯片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底層技術”。但很明顯,我國99%的民用光場芯片都是進口的。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透徹;工業光場芯片進口依存率高達100%!
這意味著我國的數字光場芯片受到國外技術的嚴重限制。如果外國供應商停止提供幫助,該國將面臨“卡脖子”問題。很顯然,這在中國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開始大力發展國產光場芯片,希望徹底打破技術壟斷。
由于光場芯片在國內概念模糊,國內企業起初無從下手,對這一核心技術也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國內光場芯片的研究已逐漸走上正軌,并取得了明顯的突破和進展。
近日,據集微網消息,我司首款數字工業光場芯片即將量產,打破壟斷,實現0比1!該芯片是我國光場芯片領域的“跳板”,也是無數科研人員智慧的結晶。雖微不足道,卻有著非凡的新意。我們的第一顆芯片值得紀念!
打破中國壟斷從0到1具體來說,我國早在2023年的服貿會上就推出了第一款數字工業光場芯片,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之所以現在再次曝光這款芯片,是因為國內已經掌握了量產的能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實現自主生產,不依賴國外廠商。
可以看出,這款家用數字工業光場芯片達到了4800萬像素的行業最高像素標準。由中科院與五邑大學聯合研制,耗費了無數人力財力。此外,芯片的每個環節均在中國自主完成,即自主設計、自主測試、自主封裝,擁有100%的自主知識產權。
由此不難看出,中科院和五邑大學的研發團隊在數字光場芯片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中國才能夠從0到1,再一次突破??梢哉f,我國首款數字光場芯片代表了國內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決心,也彰顯了科研人員的智慧。
更新的是,國內的光場芯片量產計劃,大部分也是在國內進行,沒有任何國外技術。與手機處理器等芯片不同,數字光場芯片不需要復雜的工藝。以目前國內芯片的生產水平,完全可以實現自產自銷。
這樣,國家就可以逐步擺脫從國外進口的局面。與其每年花那么多錢買國外的產品,還不如投資國產的數字光場芯片。我相信國家已經發現了這個道理。目前,家用光場芯片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只要順利完成量產,國外供應商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國內企業也不必再看臉色。
另外,國產數字光場芯片的突破,很好地體現了只要國家愿意研發,就一定會取得相應的進展。之前之所以受限于國外的技術,無非是因為大多數國內企業一直信奉“造不如買”的理念,不愿意花錢自主研發。
今天與以往不同。隨著國外芯片法規的持續生效,國內的半導體企業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自己手中的技術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買來租來的并不靠譜。因此,中國將逐步把重點放在數字光場芯片上,并有望通過努力取得突破。
寫在最后
總之,又一款國產芯片即將量產,對于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我們第一顆數字光場芯片的誕生,必將給國家帶來更大的助力。也將在全球半導體行業輻射一定的影響力。希望國家繼續再接再厲,為國產芯片早日崛起的目標而奮斗。
責任編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