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急救治療一般都是從現場急救開始,如果出現呼吸困難、窒息、大出血等情況,則需要立刻搶救。對于多種類型的創傷來說,進行妥善的急救處理,可為后續治療打下良好基礎,還可起到減輕或預防并發癥的作用。
現場急救原則。將患者搬到安全地帶,解除呼吸道梗阻,以無菌紗布或敷料為患者進行傷口包扎、止血處理。如果存在骨折,需要進行妥善固定,保存離斷肢體,安全運送患者。
創傷基本生命支持。現場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根據患者病情,選擇不同的止血方法,包括指壓止血法、填塞止血法、鉗夾止血法等。常見止血方法:填塞止血法,使用消毒紗布、棉墊等敷料填塞于傷口內,使用三角巾、繃帶等加壓包扎,松緊度達到止血最佳。指壓止血法,以手指壓迫出血血管上端,確保血管閉合,阻斷血流,以此達到止血的目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包扎法。包扎的目的是有效保護傷口,減少污染,還需要協助止血、進行敷料固定。主要方式包括三角巾包扎法、繃帶包扎法、便捷材料包扎法。便捷材料包扎法指就地取材,將床單、毛巾等撕成條,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完成傷口、傷肢包扎,包扎要準確、輕柔、牢固、舒適。
特殊損傷包扎。開放性顱腦損傷包扎:以干凈的碗扣在傷口上,或是以敷料、其他布類制作出大于傷口的圓環,置于傷口周圍進行包扎,避免包扎的時候骨折片陷入顱內,還可以起到保護患者膨出腦組織的作用。開放性氣胸包扎:如果胸部外傷伴隨氣胸,傷口有氣體進出,就需要進行緊密包扎,有效阻斷氣體從傷口進出,以塑料布、厚敷料完成覆蓋工作,并且以紗布墊、毛巾墊完成加壓包扎。多根肋骨骨折:胸外傷一般都伴隨肋骨骨折,胸壁失去支持,患者會出現呼吸運動反常的情況。利用枕頭、衣物加壓包扎能遏制胸壁浮動。如果沒有可使用的物品,可以讓傷員側臥在傷側。
固定術。使用的固定材料包括敷料、夾板、頸托、就地取材。敷料包括衣物、棉花等;夾板包括木質夾板、鐵絲夾板、塑料制品夾板、真空夾板;頸托包括頸圍、器具;就地取材,選擇合適大小的樹枝、木棒。采用的固定方式有鎖骨骨折固定、自體固定法、夾板固定術、四肢骨折固定術等。
搬運。主要分為器械搬運、徒手搬運、各部位損傷搬運。如擔架搬運方式,2-4人一組,水平托起患者,將其平穩置于擔架上,腳在前、頭在后,方便觀察患者情況。務必確保抬擔架時行動步調一致,平穩行進。上下樓時,確保患者處于水平位。放下時,需要先放腳,再放頭。用汽車轉運時,需做好擔架固定工作,避免汽車啟動、剎車時碰傷患者,做好患者頭部防護。還需要特別注意胸腰椎、頸椎、顱腦損傷、開放性氣胸等特殊部位損傷情況的搬運。如果懷疑患者存在脊髓、脊柱損傷,需要做好搬運前的固定工作,搬動患者時,以身體作為長軸的方向拖動患者,避免出現側面橫向拖動的情況,還需要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避免發生窒息。如果患者為燒燙傷,先判斷燙傷等級,一級燙傷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紅、刺痛的感覺,二級燙傷可能出現明顯水皰,三級燙傷則可能出現皮膚破潰變黑的情況。若燙傷處皮膚完整,需要將燙傷部位置于流動的水下沖洗,或是以涼毛巾冷敷處理,帶走局部組織的熱量,減少損害。
現場急救需要注意的其他問題。如果有銳器刺入,不能拔出,而是需要進行固定,完成包扎后送到醫院急救。顱腦損傷導致腦髓液耳漏鼻漏,禁止進行填塞和沖洗,而是要將頭偏向一側,任其流出,以干凈的消毒棉球、紗布進行擦拭。進行開放性氣胸急救的時候,需要將其處理為閉合性氣胸,盡可能使用大于傷口邊緣5厘米的不透氣敷料封閉傷口,實現上方、左右兩側密封,下方留活瓣,對于張力性氣胸的實際急救治療原則來說,需要立刻排氣,有效降低胸膜腔內的壓力,如果存在緊急情況,可用粗針頭在傷側第2肋骨中線處,刺入胸膜腔,查看有無噴射狀氣體排出,能達到良好的排氣減壓效果。如患者受腹部傷,存在腸管、大網膜溢出情況,包扎時不能回納腹腔。如患者四肢受傷,需要觀察是否存在活動性出血、骨折,還應當判斷出血量、糾正休克。如患者疑似為脊柱損傷,需要使用硬木板墊置于軟擔架上進行搬運,最好使用脊柱板擔架。疑似頸椎損傷的患者,則需要以頸托固定頭頸部。
斷肢急救處理。對出血情況進行控制,尋找斷肢遠端,使用敷料包裹斷肢,置入密封塑料袋中,迅速送醫。
采用正確的急救方式,可以避免患者受到二次損傷,確保患者得到盡快救治,提升急救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可能接觸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的操作,都需要佩戴防護性手套。
文/白峰(北京市大興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外科)?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