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焦點 > 正文

              華為汪濤:加速邁向智能世界,從擁抱5.5G時代開始

              時間:2022-09-27 17:55:43     來源:榕城網

              C114訊 9月21日專稿(蔣均牧)綠色飲食將無處不在、宜居城市將越來越多、生命將更有質量、移動第三空間將承載人類更多的生活和娛樂、更多的人將進入“元宇宙”……2021年發布的《智能世界2030》系列報告,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無限美好的未來。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在邁向智能世界的道路上,ICT行業應當如何行動?面對潮涌而來的新需求、新趨勢,ICT技術又該怎樣滿足?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曼谷期間舉辦的“邁向智能世界峰會”上,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給出了“擁抱5.5G時代”的答案。

              圖片1.png

              “5.5G時代是邁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繼在7月份首次提出5.5G時代概念后,他此次帶來了5.5G時代各個ICT細分產業方向和相關技術路徑的關鍵思考,發出產業倡議,并代表華為正式發布《邁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書。

              5.5G時代:邁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伴隨ICT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浪潮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并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沖擊下創造了確定性價值。過去兩年,疫情導致全球GDP增長出現波動,唯有數字經濟始終保持正增長,2021年增速達到15.6%。

              面向未來,無論是早日兌現《智能世界2030》報告所描繪的美好場景,還是個人、家庭和行業的需求變化,都對數字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如汪濤所言,人類對體驗的追求永無止境,隨著XR、全息通信等沉浸式業務的逐步成熟,聯接體驗正在從千兆(1Gbps)走向萬兆(10Gbps),移動DoU將從現在的15GB上升到2025年的100GB,對時延和泛在聯接的訴求亦日益凸顯。在家庭,全息教學、全息會議,24K 3D VR游戲等業務的逐步發展,驅動家庭進入全光萬兆時代。

              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已進入了快車道,呈現出對聯接數量、質量和感知能力等新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工業機器人需要網絡時延降低到微秒級、電網調度可靠性從99.99%提升到99.9999%;另一方面引發了算力和存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以自動駕駛為例,1輛訓練車每年產生的訓練數據就高達180PB。

              當前,產業界已經定義了5G和F5G的產業代際,很好地匹配了5G時代業務發展的訴求。但現有的技術尚不足以滿足更多樣性、更復雜的全場景需求,智能世界的實現又是個長期的旅程、無法一蹴而就,持續向前演進成為必然。

              汪濤談到,5.5G時代目標就是要實現泛在10Gbps體驗、算力的智能和高品質調度、L4的網絡高度自治、10倍有效算力提升、10倍存儲性能提升、云原生2.0的企業云服務體驗以及10倍的基礎設施能效提升,所以5.5G時代是邁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亦在峰會上表示,全面邁向5.5G時代,實現智能世界愿景,ICT技術主要從兩個方面持續演進。其一是ICT for Intelligence,即ICT產業各領域在各自的核心能力方面,持續創新、持續演進,支持智能世界的逐步實現;其次是Intelligence for ICT,即ICT產業各領域自身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通過架構性創新,解決包括運維復雜度不斷提升、多樣性業務體驗保障、綠色節能等各種挑戰,以使各領域的核心能力得以更充分發揮,進而加速智能世界實現。

              聯接

              基于對智能世界的不懈探索,結合華為多年實踐,汪濤在發言中針對各個ICT細分產業方向和相關技術路徑作出剖析,同時提出了包含5.5G時代關鍵產業策略的八大倡議,牽引產業界及時采取行動。

              在無線領域,因為5G,移動互聯網的體驗得以大幅提升,而流量消費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全新的消費行為已經形成。比如4G時代觀看視頻以標清為主,5G發展至今高清已經占比60%;電商直播、千萬人在線的演唱會等移動創新應用不斷涌現并普及。全新的消費行為定義了全新的體驗基準,因而確立了全新的競爭規則,并驅動移動流量持續快速增長。伴隨先導應用的規模復制,5G在行業的應用漸入佳境,而全行業的數字孿生和智能化升級將需要更強有力的能力基座支撐。

              面向萬兆體驗、千億聯接趨勢,2020年華為與產業伙伴共同定義了5.5G產業愿景,2021年底在3GPP Rel-18中啟動了相關標準研究。汪濤建議產業界需要采取三個舉措,全頻譜走向5G進而走向5.5G;5.5G將在上行速率、定位精度、融合感知等物聯網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持續開創新的行業應用場景;空天一體通信與5.5G將相互促進。他倡議產業界共同推進Sub100GHz頻譜發放,同時持續探索5.5G新用例,創造更大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在固網領域,多種因素驅動全光在全球范圍的爆發式發展,家庭網絡正在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需求側,家庭由單一的生活娛樂場景變成了生產中心和智能中心,家庭寬帶連接的對象也日益多元化,聯網終端數量突飛猛漲,對網絡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供給側,FTTH技術不斷創新,降低部署難度和成本,FTTR創新方案更是將光纖進一步帶入每個房間,在保障高質量全屋WiFi體驗的同時提升運營商ARPU;多個國家出臺數字化戰略,對全光部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自2020年ETSI發布F5G標準以來,產業迅速形成合力,華為在今年4月進一步提出了“F5G持續演進,邁向F5.5G的倡議”。F5.5G引入FTTR、Wi-Fi 7、50G PON、800G等下一代技術,實現萬兆無處不在;網絡能力從電信級提升到工業級,滿足工業場景微秒級時延、6個9可用性的要求;從光通信延伸到光感知,通過光纖散射效應實現震動、應力、溫度的感知,精準度達到米級。汪濤倡議在ETSI、ITU等標準組織的框架下共同定義F5.5G產業發展方向,同時攜手深化與行業協作,開創更多F5.5G商業場景。

              在數通領域,當數字化進入深水區階段,以智慧城市、智慧工廠為典型代表的智能應用將規模商用,算力會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資源。企業更要以低成本、高敏捷、靈活彈性為目標獲取充足算力,因此必須在IPv6基礎上持續創新,與產業界共同發展IPv6 enhanced(IPE)的技術體系,促進產業繁榮。

              Net5.5G是華為對下一代數據通信網絡的產業愿景,包括綠色超寬、廣址異構互聯、高韌性低時延互聯、IPv6+、網絡智能化與泛在安全六個方面。汪濤倡議和產業界在Net5.5G演進方向上盡快達成共識,共同制定好Net5.5G商業場景和相關標準的同時,攜手全行業創造更大產業價值。

              在自動駕駛網絡領域,ICT產業各領域在邁向智能世界的旅程中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運維復雜度、業務多樣性、網絡能耗等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而運維人員數量基本不會增加,這之間產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引入人工智能,提升網絡的自治能力,已是必須的架構性變革。

              華為2018年首次提出自動駕駛網絡,得到了產業各方的積極響應。通信網絡正從L2級部分自治發展到L3級有條件自治,將在2025年實現L4級高度自治。通過三層AI架構,網絡自治將為業務使用者提供“零等待、零接觸、零故障”的新型數字化高品質ICT服務,為網絡運營者打造“自配置、自修復、自優化”的智能極簡網絡和高效運維能力。汪濤倡議共同定義L4/L5網絡自治的目標畫像,提前布局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攻關,以及構建產業協作平臺,推動標準共建互認、產學研用高效協同。

              計算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海量數據增長,其中非結構化數據(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預計將超過80%,處理和存儲基礎設施由此都面臨著新的挑戰。

              在計算領域,算力作為新的核心生產力,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也變得不可或缺——中國信通院研究指出,每1元的算力投入,就可帶動3~4元的經濟產出。而海量多樣的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必然需要多樣性的算力來匹配。預計到2030年,全球通用算力需求將達到3.3 ZFLOPS,是2020年的10倍;AI算力需求將達到105ZFLOPS,是2020年的500倍。同時,算力供給側的瓶頸也制約了算力需求的進一步釋放。

              汪濤提出,在5.5G時代,需要重新定義計算架構,推動多樣性計算架構的發展,通過芯片工程、對等平構計算架構等方面的突破,實現2025年后10倍的有效算力提升。他倡議與產業界共同構建開放共贏的多樣性的計算產業,并通過系統級創新,重定義計算架構,突破計算性能和效率的瓶頸。

              存儲一直是高價值數據的可靠底座,當前存儲領域的發展面臨三個突出的變化。非結構化數據開始在企業廣泛應用,56%企業至少把AI用于一個企業功能,其中大量場景是基于非結構化數據;數據應用越來越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數據庫應用,虛擬化、容器、大數據、AI等新技術、新應用不斷產生,平均一個企業的應用數量超過100種;多云成為企業新常態,89%的上云企業使用多云。

              汪濤提出,存儲的創新和變革將以數據為中心,通過重定義軟硬件架構,結合多樣化數據應用加速引擎,實現10倍存儲性能。最終要讓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用得好”,并帶來云上云下體驗一致。他倡議與產業界共同定義滿足多樣性數據處理的存儲架構,和性能倍增。

              云與綠色ICT

              在云服務領域,云原生正在成為企業上云的首選,這主要得益于云原生給各行業帶來的新價值。例如數據治理生產線讓數據開發效率由幾天縮短到幾小時,盤古系列大模型帶來場景覆蓋率提升10倍、綜合性能提升10%;行業aPaaS讓行業經驗可復制,實現輕量級應用開發,應用開發時間從3個月縮短到10天;安全能力在向云匯聚,據麥肯錫分析,到2020年已有60%的安全產品是基于云交付。

              這些新價值也正在推動云產業邁向新高度,Gartner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數字項目中采用云原生平臺比例將會大于95%。2020年,華為提出云原生2.0理念,致力于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為新的云原生企業,這一理念已被行業廣泛接受。

              圍繞“一切皆服務”,云原生2.0將帶來更多價值。比如基礎設施即服務方面,“全球一張網”可讓用戶無論身處何地,獲取云服務的時延低至50ms;技術即服務方面,借助各種先進工具,給行業帶來巨大增長空間,實現10分鐘應用上線,40%代碼智能生成;經驗即服務方面,通過經驗開放讓優秀得以復制,使得一套現代化應用可以被多家企業共享,企業應用走向“可組合”。汪濤倡議聯合生態伙伴,圍繞云原生2.0的“一切皆服務”的目標,共建5.5G時代繁榮的云服務產業生態。

              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已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重大挑戰,“走向碳中和”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關切的課題。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承諾在本世紀中葉達成碳中和,中國作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重要力量,亦提出了“3060”雙碳的宏偉目標。

              因此5.5G時代還需充分考慮綠色可持續發展,華為建議聚焦三大ICT創新方向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包括不斷提升數字基礎設施能效來應對能耗增長,依托數字化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創新來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通過數字技術使能全社會的低碳化。汪濤倡議產業整體采取一個統一的指標體系NCIe,并與產業伙伴一起,持續探索數字技術使能行業節能減排的著力點和創新技術,加速行業數字化和低碳化進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攜手前行,擁抱5.5G時代,智能世界必將加速到來?。–114通信網 蔣均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聯系我們:890 578 3@qq.com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營業執照

              粵ICP備16084274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