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未來靠科幻,邁向未來靠科技。今天的你是否很明顯感覺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從遠程控制到無人駕駛、從數字分身到平行宇宙——以往那些存在于科幻電影里面的橋段,正在變為現實?
當然,這種科幻變現實的情況并非一蹴而就,而往往是一個長期的旅程。這個過程離不開行業領導者對未來的理論暢想,也離不開他們對未來的實踐探索。知行合一、持續耕耘之下,美好未來才會發生!
特別是在基礎的信息通信領域,ICT服務提供商的遠見卓識與技術能力,構成了上層應用繁榮昌盛的堅實底座。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圖文到視頻,每當我們復盤產業發展脈絡時,總會發現那些現象級業務應用的背后,總是離不開時代性技術基礎設施的大力支撐。
當前,數字化、智能化被業界主流觀點認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確定趨勢,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正在向我們招手。在那里,XR、全息通信、元宇宙等全面彌合虛擬與現實鴻溝的精彩應用,料定將再次延展人類的感官極限,重塑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
那么,面向即將到來的智能世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時代性技術基礎設施提供支撐?ICT行業的想象力和行動力都到位了嗎?產業界該抓住哪些新趨勢創造新價值,加速邁向智慧未來?
9月21日,在華為面向ICT產業的全球性年度旗艦活動——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22)曼谷站期間,“邁向智能世界峰會”面向全球隆重召開,我們得以一窺全球ICT領導者對于通向智能世界的持續探索,以及對各個產業方向和技術路徑的關鍵思考。
迎著智能世界的呼喚,華為持續探索提出5.5G時代目標
什么是智能世界?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無論是沉浸式社交娛樂體驗,還是AI機器人生產作業,抑或無人駕駛汽車出行,都指向一個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為顯著特征的共同目標,無不涉及對海量數據的感知、傳輸、存儲、分析與處理。
比如,今天一輛自動駕駛訓練車每年產生的訓練數據高達180PB,這些數據的傳輸、存儲及分析處理往往需要現有ICT基礎設施在性能方面實現數倍乃至10倍的提升。更不用說等到自動駕駛汽車規模上路后,大量人、車、路協同并發“大”數據對ICT基礎設施提出的更高要求了。
如何破局?迎著智能世界的呼喚,華為常務董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主任汪濤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擁抱5.5G時代,邁向智能世界”的演講,指出5.5G是邁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并系統提出了5.5G時代目標,希望以持續演進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撐人類社會邁向美好的智能世界。
提到5.5G,大多數人可能認為它是無線網絡5G與固定網絡F5G的演進升級。是,也不全是,因為這兩者僅僅是華為在聯接層面率先提出的產業倡議。汪濤此番闡述的5.5G時代,代表的則是涵蓋無線通信、固定通信、數據通信、計算、存儲、云、自動駕駛網絡、綠色ICT的多維而立體的技術及產業演進階段。
具體而言,華為提出的5.5G時代目標包括要實現泛在10Gbps體驗,算力的智能和高品質調度,L4的網絡高度自治,10倍有效算力提升,10倍存儲性能提升、云原生2.0的企業云服務體驗,以及10倍的基礎設施能效提升等,覆蓋數據感知、傳輸、存儲、分析與處理的全流程,可視為支撐智能世界加速到來的時代性技術底座。
識別5.5G時代關鍵產業方向與價值,發出8大產業倡議
這不奇怪,因為無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智能化升級,核心都是圍繞數據做文章。只不過面向智能世界,需要應對的數據呈指數級增長,ICT基礎設施需要跨越式發展才能滿足要求。華為提出的5.5G時代目標,也是圍繞這一主線在識別關鍵產業方向和挖掘產業價值。
在感知層面,5.5G時代將網絡的能力從聯接延展到感知,推動通信與感知的一體化發展,可帶來超越傳統的新場景和新應用。比如無線感知、光纖感知技術可用于車路協同、環境監測等場景;Passive IoT融合蜂窩和無源標簽技術,可打開千億聯接空間。
在傳輸層面,5.5G時代5.5G、F5.5G、Net5.5G的網絡基礎設施的全面演進升級,可推動無線網絡實現10Gbps的下行速率體驗、有線網絡實現10Gbps的泛在聯接體驗、數通網絡實現綠色超寬的10Gbps接入,保障算力的智能和高品質調度,全面賦能個人、家庭和企業各種智能應用對超大帶寬、超低時延、泛在算力的更高需求。
同時考慮到網絡規模和復雜度的與日俱增,5.5G時代需要加速自動駕駛網絡技術突破,通過網元層、網絡層、業務層的全棧AI原生邁向L4級的高度網絡自治,為業務的使用者提供“零等待、零接觸、零故障”的“三零”網絡服務體驗,同時為網絡的運營者打造“自配置、自修復、自優化”的“三自”高效運維能力。
在存儲層面,伴隨數據應用呈現多樣化和實時性特征,5.5G時代的存儲的創新和變革將以數據為中心,通過重定義軟硬件存儲架構,構建多樣化數據的可靠存儲底座,實現10倍存儲性能提升,最終讓海量數據存得下、流得動、用得好,并帶來云上云下一致的體驗。
在分析與處理(計算)層面,5.5G時代計算架構需要重新定義,通過芯片、計算節點、數據中心的協同創新,推動多樣性計算架構發展,實現10倍有效算力提升,構建多樣性計算產業,滿足智能時代對多樣性大算力的需求。
在數據應用層面,在“上云用數賦智”的邏輯下,云原生正在成為企業上云的首選。5.5G時代的云平臺,要實現基礎設施即服務、技術即服務、經驗即服務,真正做到一切皆服務,從而打通數據治理和AI開發,實現數智融合,同時確保云端安全,進一步兌現數據的價值。
此外,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實現“雙碳”目標,5.5G時代需要不斷提升ICT基礎設施自身的能效,同時將數字化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融合創新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并通過數字技術使能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ICT技術的使能“杠桿”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各層面之所以都要向5.5G時代演進,根本原因在于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各種智能應用的實現不僅需要單項技術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各環節技術的協同躍進。換言之,邁向智能世界需要一個綜合的時代性技術底座,不能存在任何環節的短板。
謹以時下火熱的“東數西算”和“算力網絡”為例,超算中心、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的構建,需要創新的計算和存儲架構提升算力和能效水平;各計算中心之間連點成片構建算力網絡,又需要光纖網絡提供超大的運力;算力網絡的大算力向各計算場景輸出時,又需要數通網絡提供智能和高品質的算力調度;各計算場景的智能應用推向個人、家庭及企業時,又離不開無線和有線網絡的體驗保障;同時網絡自治和綠色ICT技術需要貫穿全流程,確保運營運維成本、能耗及碳排放不因體驗躍升而倍增。
有鑒于此,華為在峰會期間面向全球發出8大產業倡議,全面涵蓋上述無線通信、固定通信、數據通信、計算、存儲、云、自動駕駛網絡、綠色ICT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產業策略,希望攜手產業伙伴站在未來看今天,做好邁向5.5G時代的準備,共建共享產業價值。
發布《邁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書,用行動力創造未來
實際上,從確立新的公司愿景與使命(構建萬物互聯網的智能世界),到每年發布的全球產業展望(GIV),華為已經不是第一次探索智能世界的美好圖景了。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積累,華為去年正式發布《智能世界2030》系列報告,圍繞人類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需求提出八大展望,系統性暢想了智能世界2030的美好模樣。
本次峰會明確5.5G時代之于邁向智能世界的重大意義后,汪濤還代表華為正式發布了《邁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書,凝聚華為和產業伙伴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對5.5G時代各個產業方向和技術路徑的思考,希望幫助大家識別關鍵變化趨勢,及時采取行動——特別是2025年前后的行動方向——將想象力轉化為行動力。
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從產業方向、技術路徑方面對《邁向智能世界》系列白皮書進行了細致的解讀。令人驚訝的是,多個產業的技術指標正朝著5.5G時代目標快速靠攏,相應的產業價值也正在加速釋放,對產業界布局5.5G時代、搶抓智能世界紅利極具思考啟發和實戰參考意義!
以固定通信為例,在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刺激下,家庭的角色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驅動全光家庭在全球范圍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家庭千兆寬帶用戶數突破6500萬,相當于2020年之前發展總和的10倍。與此同時,全國多省市運營商正在推進FTTR(光纖到房間)部署,保守預計年底用戶將突破200萬;其中基于華為最新發布的業界首款2000Mbps全光家庭組網產品星光F30系列,部分城市已經將全屋Wi-Fi體驗速率推向2Gbps時代。
據此華為預測,全球FTTH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28%提升至2025年40%,其中千兆FTTH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1%快速增長至2025年26%,FTTR滲透率在2025年達到8%。同時,2025年領先市場將開始從千兆走向萬兆體驗時代。可預見,隨著家庭場景中8K、VR/AR、全屋智能,以及未來全息教學、全息會議、3D VR游戲等應用的蓬勃發展,在50G PON、Wi-Fi 7、800G等F5.5G技術的加持下,全屋10Gbps體驗的時代將很快來到我們身邊!
綜上,預測未來靠暢想,創造未來靠行動。智能世界已經朝我們迎面撲來,面向智能世界2030的宏偉目標,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做好準備——正如汪濤所呼吁的那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全行業攜手前行,擁抱5.5G時代,共同邁向智能世界!”
(極客網 朱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