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財經 > 正文

              信陽毛尖集團疑陷資金危機 員工堵門討薪

              時間:2017-04-27 14:43:22     來源:

              中國網信陽4月27日電:素有“河南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龍潭毛尖中國毛尖茶代表企業信陽毛尖集團,近日被爆出疑似出現資金危機,拖欠工人18個月的社會保險福利和工資,遭工人堵門討薪1個月。內部人士稱,公司自2015年就出現資金危機,先后關閉了旗下100多家直營專賣店,10余家“龍潭會所”,解聘多數員工,變更出賣企業股權,以此來應對毛尖集團的資金鏈危機,但資金鏈問題現在仍在困擾著毛尖集團。

              據了解,“龍潭”牌信陽毛尖商標在1984年1月正式批準注冊。2006年4月,五云茶葉集團收購了“龍潭”牌信陽毛尖這一商標。2008年,河南弘昌集團進駐信陽毛尖集團,對產業進行了快速整合,深度拓展了產業鏈條。自此,龍潭茶葉迅速發展,公司先后以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價格收購了20余萬畝當地茶農的茶山林權。公司依托自有35萬畝“五云、兩潭、一寨”毛尖茶核心茶園基地,建設一座占地650余畝的茶產業加工園區,10余個茶葉標準化精制加工廠,6個50噸儲量的冷鏈系統,1座可容納500噸的茶葉保鮮冷庫。

              2012年,五云集團正式更名組建信陽毛尖集團,更名后集團快速擴張,至2013年公司下轄10個分公司,368家專賣店、會所,其中斥資2000萬元在茶山內建設龍潭會所。在全國大中城市設立769家合作代理商,260家加盟專賣店。這種高投入和快速擴張的發展道路為日后公司資金運轉斷裂埋下禍根。

              毛尖集團龍潭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集團的高投入和快速擴張給公司帶來諸多問題,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毛尖集團從2014年銷量開始下滑,2015年因資金周轉陷入危機。為了快速回收資金,公司逐步關閉北京、廣州、武漢、鄭州等全國大中城市的直營店100多家,關閉公司旗下所有的龍潭會所,解聘多數員工,輕裝上陣減負來應對公司資金鏈吃緊問題,截止到現在,龍潭茶葉在全國大中城市的直營店僅剩10余家,公司旗下龍潭會所已全部關閉。

              為了多方籌集資金,毛尖集團的股權也在悄悄發生變更。2016年11月8日,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林森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信陽毛尖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整。其中毛尖以原毛尖集團、龍潭公司、茶科技公司、生產公司、陸羽茶文化公司等公司所有的有效資產入股,控49%的股份,而其中中林以資本進入占51%股份。后來綠色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取代了中林森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毛尖集團共同控股信陽毛尖控股有限公司。

              據悉,毛尖集團出讓公司股權,并未能真正挽救企業資金鏈危機。該公司從2014年9月起就停交了員工的保險金,拖欠保險金加工資大概有三四百萬元。今年3月份,工人采取圍堵企業大門掛橫幅討薪、上訪罷工等方式討要血汗錢。“從2015年3月份到現在,公司拖欠了我們18個月的工資,工友有的被拖欠了幾千元,有的被拖欠了好幾萬元。一開始陳曉武總經理說公司資金方面有困難,我們也可以理解,可是從2017年1月15號到2月25號,公司許諾給員工發工資卻一拖再拖。今年臘月二十七我們在公司等了一整天也沒領到一分錢。我們一線工人本來工資就低,這么久不給我們發工資,讓我們怎么生活?"該公司一包裝車間的工人這樣說道。

              毛尖集團這次危機,給企業的品牌形象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公司全國大范圍的撤店,導致多數市民手里的購物券、提貨卡不能正常的使用。鄭州市民曹先生稱,從2016年時,龍潭公司的提貨卷在龍潭茶葉僅有的專賣店只能提取定制的茶葉,實際上就是所謂的高價茶葉,而且這個提貨卡不能退還余額。而龍潭會所的充值卡,會所倒閉后也不能正常使用,并且卡內余額也不退還給本人。

              據悉,2006年“龍潭”牌信陽毛尖被評為“河南省著名產品”;2008年3月“龍潭”牌商標被國家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1年1月10日“龍潭”牌信陽毛尖被河南省商務廳正式批準認定為“河南老字號”。(武世友)(來源:中國網)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