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頭條 > 正文

              騙術五花八門 留學在外需補“防騙”這堂課

              時間:2017-02-19 18:16: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海外學子剛剛踏出國門,身處異國他鄉,在對當地情況不了解的情況下,往往容易成為不法分子詐騙的對象。一些騙子混跡于高校周圍,將行騙觸角伸向了留學生這一群體。

              遇騙那些事兒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留學的劉博文初到美國就被騙子“宰”了一頓。他周末在達拉斯街頭閑逛時被人搭訕,話沒說幾句對方就開始要錢。“他說他好幾天沒吃飯,現在要死了,想要點錢買東西吃。”當被問及為何會相信他說的話,劉博文反問:“你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走在大街上有人過來打招呼,你不覺得人家很友好嗎?”回到學校后劉博文和同學講起被要錢的經歷,才知道這種套近乎的手段已被用過多次。“好幾個中國留學生都說見過那個人好幾次”,劉博文這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在英國讀書的馬文軍雖然早已做過防騙攻略,但最終還是被騙了。“說到底,還是太輕信別人了。”馬文軍說,“自己怎么也沒想到互送過幾次禮物的‘朋友’居然成了騙子。”他和這個“朋友”來往幾次后,對方提出了借錢的要求,起初是小額的,沒過幾天就還了回來。在馬文軍看來,“有借有還好幾次后就相信他是真的會還回來”。一個月后,對方跟他借一筆大額款項,馬文軍想也沒想就借了出去。等到這個“熱心的朋友”從互聯網上突然消失后,馬文軍才明白,這從頭到尾就是對方設下的“精心騙局”。不僅騙了友誼,也騙了錢財。

              “這種騙子很可惡,詐騙開始不談‘錢’,先獲取足夠的信任后,再用多次‘有借有還’麻痹人,再大額借款立馬失蹤。”馬文軍說。

              走在大街上,被一群乞丐圍住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讀研二的劉志(化名)就遭遇過這種窘境。“看著挺可憐的,就想給點錢,后來周圍一擁而上好幾個乞丐。”劉志無奈地說,“總覺得他們都沒辦法活下去了,就想幫一下。沒想到他們是團伙作案,拿了錢還順走了我口袋里的手機。”

              騙術五花八門

              除上述留學生提到的這些被騙案例外,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留學生遭遇的詐騙可謂五花八門。

              初到國外,為了省錢,不少學子選擇在外租房。在學校周圍號稱可以低價找到房子的“中介”便用低價位誘惑學子趕緊交錢,最后的結果卻是同一套房同時租給好幾個人。

              就此,相關法律人士提醒留學生,租房合約是關鍵。簽約時留學生應該認真閱讀每項條款,并對有疑問的項目進行檢查與標注。同時可以聘請房地產律師提供專業意見并見證簽約,確保不落入租房騙局。

              此外,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個人信息的泄露也給騙子們留下了可乘之機。求租房、尋兼職,互聯網的發展讓人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然而,一些海外學子缺乏信息保護意識,在網絡上泄露了個人相關信息,這些信息也成了不法分子利用的空子。

              如何應對詐騙

              就留學生如何防騙,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教育組曾提示留學生,為了防騙,一定不要貪小便宜,切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時,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不要把錢給別人,這是關鍵。

              此外,提前做好“防騙”功課也很必要。在美國留學的呂文(化名)笑著說,幾乎每天,他和一同留學的中國同學都會收到類似的短信。有時候是假裝親人,有時候是假冒學校老師,千奇百怪的短信讓他哭笑不得。

              像呂文一樣,提前做好“防騙”功課可以避開不少陷阱。與其花大力氣去追回錢款,不如提早做好防范。對海外學子來說,提前做好當地社會環境的調查,防患于未然,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就被騙之后如何處理,北京市律師協會的李律師表示,留學生在國外一旦不幸遭遇錢款詐騙,應該及時向當地警方報案;如果數額巨大,要與家長聯絡,并與留學組織、中國駐外使領館等機構聯系,以尋求幫助。

              同時,李律師也提醒海外學子,在國外遭受詐騙后千萬不要只身前往索要錢財。在海外學習生活,保護好自身安全才是首要之事。(駱孟成)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