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4日電 2017年“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慰僑訪演收官在即,海外華文媒體對這一活動進行了充分報道,華媒紛紛報道,認為“四海同春”架起了中國文化“出海”的高速路。
當地時間2月12日,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澳大利亞南海文化傳媒集團承辦、悉尼華星藝術團協辦的2017年“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大型歌舞音樂會在悉尼市政廳再度上演。圖為華星藝術團演出的新疆舞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中新社記者 賴海隆 攝作為中國國務院僑辦傾力打造的春節品牌活動,“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被華僑華人譽為“海外春晚”。自2009年以來,已累計向120個國家和地區派出62支藝術團組,觀眾累計超過520萬人次。
2017年,“四海同春”赴17個國家38座城市,舉辦演出44場。中央民族歌舞團、東方歌舞團等高水平院團,閻維文、蔡國慶、王宏偉等知名表演藝術家盡數在列。所到之處,場場爆滿。
《歐洲時報》報道稱,“四海同春”登陸西班牙巴塞羅那,吸引了近4000名觀眾,傳統文化特色節目驚艷了西班牙華僑華人,現場盛況刷爆僑胞朋友圈。
美國中文網稱,“四海同春”是一場視聽盛宴,對于海外僑胞來說,“四海同春”已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更讓美國本地民眾親眼見識多彩的中華文化。
英國華聞網指,“四海同春”延續了該品牌一貫的高水準。2017年首次訪問伯明翰,“四海同春”既帶來了祖(籍)國對海外游子的問候,更讓伯明翰市民有機會近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
當地時間2月9日晚,“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唱響西班牙巴塞羅那,精彩紛呈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圖為開場歌舞《歡天喜地》。中新社記者 付強 攝良好的口碑植根于豐富的文化內核。武術戲曲,雜技茶道,風情萬種的旗袍展示,回味悠長的民族小調……“四海同春”舞臺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在此大放異彩。
對此,美國僑報網評論,“四海同春”架起了中國文化“出海”的高速路。
評論指出,“四海同春”的節目偏重于不需語言翻譯的肢體表演(如“千手觀音”、川劇變臉等),大大降低了理解門檻,在“洋觀眾”中圈粉無數。從普通民眾到政府高官、國會議員,“四海同春”讓世界感受中國魅力,也促進了中國文化在外國社會落地生根。
日本《中文導報》發文稱,2017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第45個年頭,兩國關系面臨進一步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文化搭臺,藝術唱戲,“四海同春”等人文交流定能為兩國關系作出新的貢獻。
《聯合早報》充分報道“四海同春”在印尼的訪演活動。該報稱,如今中印尼高層互訪頻繁,普通民眾交流往來也日益密切。“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動已成為中方與印尼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的典范,未來兩國合作必將更加廣泛。
2月10日,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主辦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香港各界新春晚會”在紅磡體育館舉行。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香港《文匯報》指,“四海同春”晚會為香港地區帶去了別具一格的中國年味兒,拉開了香港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系列活動的序幕。(完)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