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5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近日刊文稱,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或令美日看似“鐵一般牢固”的同盟關系受到挑戰。如今的日本還需要美國的庇護,除了“忍辱負重”,安倍別無選擇。
文章摘編如下:
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有人歡喜有人愁。
為何形容安倍是最憂愁的人呢?日本在二戰中戰敗投降后,不允許組建軍隊,放棄了戰爭的權力。根據美日兩國在1951年簽署的《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為美日安保關系提供初始基礎,以及為日本國防能力提供援助。
在經濟方面,日本經歷戰火的摧殘后,國內經濟陷入萎靡不振的窘境。美國當時決定向日本提供安保服務的同時,也對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日本的工業發展自此一日千里,加上無需為沉重的國防經費“操心”,成功在短時間內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因為如此,日美從二戰宿敵變成緊密的同盟。
資料圖為安倍亮出“搞出成果”字牌。中新社記者 王健 攝不過,特朗普當選或令這個看似“鐵一般牢固”的同盟關系受到挑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稱將要求日方承擔更多駐日美軍的軍費,不讓日本再“占便宜”,甚至恫言將美軍撤出日本。
一旦美國叫停防御支持,日本要拿什么來抵御外來的潛在威脅?若日本修改憲法第九條(即不擁軍)組建軍隊的話,意味著日本在建立國防實力方面幾乎必須從零做起。再說,日本經濟停滯不前,“東亞奇跡”光環早已褪色。日方肯定不愿冒險發展軍隊。
在經濟領域方面,特朗普早在勝選前已表態傾向保護主義,并在就職首日簽署行政令退出日本為成員國之一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打亂了日本通過擴展全球市場振興經濟的如意算盤。安倍經濟學被批對日本經濟復蘇毫無建樹,加上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近,日本急需一筆龐大的開銷資金。
安倍在第二次拜會特朗普時稱,日本公司或政府可能會投資美國的基礎設施。他也曾表示,計劃將日本引以為傲的高鐵技術賣給美國,令美國各州能修建高鐵線路連接,最重要的是,能夠符合特朗普“創造工作崗位”的倡議。作為回報,特朗普重申美國對日本的安全承諾。無論特朗普是信口開河,還是一諾千金,至少能讓安倍暫時放心。
安倍急于向特朗普獻殷勤,不難看出他焦慮的情緒與背后的動機。日本還需要美國的庇護,除了“忍辱負重”,安倍別無選擇。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安倍要如何“讓日本再次偉大”,比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更需智慧。(張家威)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