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團’疑跑路套牢上千投資人”追蹤
昨日,新京報報道了線上P2P網貸平臺“理財團”疑似跑路,套牢上千投資人。朝陽警方介紹,目前案件正在工作中。據了解,仍不斷有投資人報警,并向警方遞交相關證據。
當天有投資人爆料稱,P2P平臺“珠寶e貸”也在年初發生返款逾期。目前,涉事公司被朝陽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
珠寶抵押高返利吸引投資人
29歲的浙江人薛澄(化名)在“珠寶e貸”有約26萬元的投資款無法兌付,昨日,她告訴新京報記者,正是該平臺2016年12月高額返利的活動吸引了她。
薛澄此前曾在多家線上理財機構投資,均“全身而退”,投資時間長了,膽子也越來越大,“珠寶e貸”有珠寶實物抵押、并獲得2000萬風投的宣傳讓她覺得這是一個靠譜的平臺。
去年年底,“珠寶e貸”打出廣告,投資一定數額的款項,可以額外獲得返利,因為不想將手頭的錢在多個理財平臺來回倒騰,她索性將26萬元的積蓄全部投入,獲得了7000余元的返利。
她所投的項目的借款人是一名珠寶店老板,項目介紹稱,對方將市值450萬的珠寶作為抵押,貸款120萬元用于資金周轉,一個月期限年化收益為11%。
今年1月中旬項目到期,薛澄的賬戶并沒有如愿見到本息,官網上的公告稱,由于公司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珠寶e貸”平臺項目逾期,資金無法按時兌付。
在她加入的維權QQ群中,有超過1000名投資者,大家少則損失兩三萬元,多則四五十萬。有投資者前往公司所在的朝陽區報案,1月22日,該公司被朝陽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
平臺被指用廉價珠寶兌付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珠寶e貸”平臺所屬的公司為北京中藝神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都朋。
“珠寶e貸”于2015年8月上線,其官網資料稱,該平臺為珠寶供應鏈理財服務,預期年化收益10%-15%,所有項目來自于珠寶行業的下游供應商。
1月2日,平臺在官網上發布公告,表示由于北京中藝神州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珠寶e貸”平臺項目逾期,資金無法按時兌付,并提出了以實物抵押的方式解決兌付危機。
具體方案是,投資者可以按賬戶投資額2倍比例兌換珠寶抵押物,6月1日后,可攜帶兌換實物及相關抵押協議到北京實物兌付地址,按投資額的價格進行回購。而不進行兌換的投資者,平臺將在6月1日起進行手動資金轉賬兌付,直至所有資金兌付完成。
有投資者前往兌付地址,發現有翡翠手鐲的標價為49.5萬元,但質地一般,還有人兌換回一款玉觀音,標價上萬元,而經業內人士鑒定,這款玉實際只值兩三百元。多名投資者表示,所謂的珠寶抵押物實際上是并不值錢的次品,價格虛高。
昨日,新京報記者多次撥打該公司辦公電話和法定代表人手機,均無人接聽。
此外曾有媒體報道,“珠寶e貸”CEO都朋表示自己只是“傀儡”,有問題需找原股東徐懿,而徐懿稱自己只是善后處理小組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因生病在國外治療。
新京報記者 趙力 實習生 劉經宇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