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要聞 > 正文

              央行重啟逆回購 流動性走向緊平衡

              時間:2017-02-19 18:31:38     來源:中國證券報

              面對本周巨額到期壓力,央行如期重啟適量對沖操作。13日,公開市場操作結束連續6個交易日的停擺,央行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當天凈回籠900億元。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穩中偏松,資金供給仍集中于超短期限,跨月資金供給不多。市場人士表示,央行貨幣政策取向決定流動性走向,中性貨幣政策意味著央行不會放任流動性過于寬松,但也不會容忍流動性劇烈收縮,后續資金面逐漸恢復緊平衡是大概率事件。長期限貨幣市場利率上行空間不大,可能保持高位運行。

              逆回購如期重啟

              在連續停擺6個交易日后,央行13日重啟常規公開市場操作,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200億元7天期、300億元14天期和500億元28天期,操作利率分別為2.35%、2.5%、2.65%,均與前次操作持平。由于當天有1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此次操作凈回籠資金900億元,延續1月23日以來的凈回籠格局。

              市場人士指出,春節后,央行回收節前主動投放的流動性符合慣例。面對節后流動性到期回籠高峰,央行重啟適量對沖操作屬意料之中。從2月4日起,央行連續6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到期自然凈回籠。在節后現金回流銀行體系的支撐下,市場流動性仍保持寬松態勢。不過,本周存在多重資金到期壓力。

              本周到期逆回購規模達9000億元。周四(2月16日)有1515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央行1月20日通過TLF(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期限28天,按時間測算到期日應在本周。此外,15日是銀行存款準備金例行繳款日。

              市場人士指出,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節后流動性充裕態勢存在變數。央行可能保持公開市場凈回籠格局,但適時適量重啟逆回購操作也有必要,以避免短期資金面從寬松急劇轉向緊張。

              資金利率“剪刀差”擴大

              13日,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均衡偏松,各期限質押式回購利率漲跌互現。其中,隔夜回購利率穩定在2.25%,7天回購利率上漲14基點至2.75%;跨月的14天、21天和1個月回購利率也不同程度走高;兩個月至半年期回購利率則全線走低,但絕對利率仍處在相對高位。交易員表示,銀行間回購市場短期資金供給保持充裕,7天到1個月資金融出偏少;1個月以上期限資金供需不多,較為均衡,但融出價格仍較高。

              Shibor方面,隔夜和7天Shibor均小幅走低,7天以上各期限品種保持上行走勢,3個月品種上漲3.02基點至4.2029%。長、短期限資金利率間呈現“剪刀差”走勢,折射出市場對流動性前景的憂慮。分析人士指出,貨幣市場利率的期限利差正在擴大,流動性溢價水平上升,表明流動性的結構性壓力及市場謹慎預期猶存。

              綜合機構分析,近期流動性溢價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央行對金融去杠桿的態度堅決。在基礎貨幣供給渠道轉為央行投放的背景下,央行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把控力度變得更大。如果銀行不按照央行的意愿降低金融杠桿和資產增速,央行隨時有能力迅速收緊流動性,加上去年四季度的教訓,銀行對流動性的態度很謹慎。二是在外匯占款持續回落的背景下,央行未采取降準來彌補流動性缺口,而是滾動投放逆回購和MLF。隨著這些工具余額不斷增加,每周到期量都不小,尤其是春節后到期量巨大,使得流動性的不穩定性上升,機構延長融資期限的傾向較明顯。三是MPA(宏觀審慎評估)和LCR(流動性覆蓋率)考核對流動性的影響不可忽視。MPA考核去年在季度末時點帶來的流動性沖擊已有所體現,而今年央行將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造成的影響會更大,而且央行對不達標機構的懲罰力度也會加大。為了LCR考核達標,銀行不愿意融出1個月以上的長期資金,但愿意融入,這會使得1個月以上的同業資金融通的供需緊張,流動性溢價相應上升。

              歸根到底,流動性溢價上升源自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貨幣政策正在回歸穩健中性,央行調控流動性的表述也從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調整為“基本穩定”。在政策出現方向性調整后,流動性的獲取難度和不確定性上升,導致機構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融到長期限資金。

              緊平衡是大概率事件

              市場人士指出,當前流動性有兩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是巨額到期壓力下的流動性走向,二是長期限貨幣市場利率后續上行空間。

              流動性走向取決于央行貨幣政策取向。當前貨幣政策回歸穩健中性的取向明確,但預計后續政策調整將綜合考慮基本面形勢、去杠桿進度和外部政策環境變化,繼續保持靈活微調的特征,全面、持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的情況暫時不會出現。央行不會放任流動性過于寬松,但也不會容忍流動性持續過度緊張。

              據此判斷,面對短期流動性到期壓力,預計央行仍將開展適量對沖操作,靈活調整公開市場資金投放規模,流動性不會出現過度收緊,但短期流動性泛濫的態勢也難以持久,恢復緊平衡是大概率事件。

              分析人士認為,TLF是否續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為該項操作具有臨時性、應急性的特征,不會成為常態化貨幣政策操作工具,但考慮到短期到期量過于集中,該項操作期限也不長,視短期流動性狀況進行部分續做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過去兩、三個月,長期限貨幣市場利率上行幅度較大,目前與短期品種的利差遠高于歷史均值水平,預計后續上行的空間不會很大。同時,由于推升流動性溢價的多項因素依然存在,長期限貨幣市場利率也很難回落。記者 張勤峰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