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銀監會印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等監管政策以來,截至目前,已有廈門市和廣東省率先印發《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細則”)。
“廈門《暫行辦法》和廣東版細則均將中央提出的‘穿透式’監管進行了深化,這標志著全國性監管政策有了落地實施的本地化指引,接下來會有更多地方推出本地的網絡借貸備案管理辦法。”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告訴記者。
此次,廈門《暫行辦法》的亮點在于,將設立廈門市金融風險防控預警平臺,同意并授權電子數據存證服務平臺將存證合同內容中的業務數據按要求上傳,合作的資金存管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資金流數據按要求上傳,并與業務數據進行匹配比對。
“對比國家政策,廈門《暫行辦法》中提及了風險防控預警平臺,要求平臺披露更嚴格的數據信息,更確切地闡述了網貸平臺的標準,這對全國網貸企業有很多可借鑒的地方。”財路通相關負責人說道。
另外,廈門《暫行辦法》還規定網貸機構完成備案登記后可將網貸機構信息在指定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信息包括網貸機構的基本情況、增值業務經營許可信息及銀行業金融機構存管信息等。
“作為首個地方網貸機構備案細則,廈門市金融辦要求網貸機構須由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備案審核,這種引入第三方審核的監管要求,有利于完善網貸行業外部配套服務,推動企業和行業更加規范發展。”理財范CEO申磊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對于廣東版細則,其亮點體現在征信方面。細則第十二條指出,征信管理部門應當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有關信息納入征信管理系統,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查詢相關信息、加強借款人風險控制等提供方便。
短融網總經理楊夏耘表示,當前網貸平臺通過接入第三方平臺進行黑名單及多頭借貸排查防范欺詐風險,由于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欺詐事件屢屢發生,因此,如果網貸平臺納入征信管理,可查詢征信信息,將大大加強網貸平臺防范借款人欺詐和信用風險的能力,提升客戶服務效率。
“因此,無論是廈門的風險防控預警平臺還是廣東的征信管理系統,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穿透式’的監管理念。揭開各類互金產品的表層包裝,將資金流向串聯起來,確定業務本質,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網貸監管的創新性和科學性。”你我貸平臺負責人分析稱。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