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下稱“眾惠相互”)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復,成為保險業的新入場者。在各路資本競相角逐保險牌照的過程當中,并非所有心向這一行業的市場主體都如愿以償。分析人士認為,保監會嚴把“牌照關”更是出于防范風險的考慮,有助于推動行業正本清源,回歸保險本質。此外,相互保險正成為保險業內有別于股份制公司的“新鮮血液”,其牌照價值也被業內外所看好。業內人士認為,相互保險與互聯網、金融科技結合發展未來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間。
保險牌照把關趨嚴
保險業在近年來連續快速發展,政策紅利陸續釋放,為各類資本爭取保險牌照提供了較為理想的環境,但意圖入場者的自身資質有所差異,對于保險業的理解和規劃也不盡相同,一些市場主體的同質化競爭特征明顯。監管層尤為注重對于行業門檻的堅守,以把控風險。
根據保監會官網披露,2017年以來,6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4家保險公司籌建申請被否。拿到保險牌照的6家公司分別為融盛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4家籌建申請被否的保險公司分別為正佳人壽、福泰財險、福康人壽和中阿人壽。
互聯網巨頭的布局部分反映了保險業外對于保險牌照的期待。近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表示,京東正在申請保險牌照,也可能會以投資購買的方式進入保險行業。2015年11月,百度、安聯保險、高瓴資本宣布聯合發起成立互聯網保險公司,暫定名為“百安保險”;2016年6月,百度攜手太平洋財險擬成立一家股份制財產保險公司,以期切入互聯網車險業務。上述兩張牌照目前均未明確獲批。此前,阿里巴巴與騰訊、中國平安共同成立了眾安保險,螞蟻金服增資控股國泰財險,其參股的信美人壽相互保險也已獲批。另外,騰訊參股成立的國內首家互聯網壽險公司——和泰人壽獲批開業。
在參與保險業務的方式上,行業外資本通常采取增資、收購、新設等途徑,上市公司亦成為其中的常客。而監管層對于牌照的把控趨于嚴格。業內人士表示,除了保監會負責人提出的鼓勵滿足幾類條件的保險公司設立之外,嚴把“牌照關”更是出于防范風險的考慮。近年來,一些社會資本將保險公司視為融資平臺,有嘗試通過獲取牌照開展有違保險業本質的資本運作傾向。監管層出手加強監管,有助于推動行業正本清源,回歸保險本質。
相互保險邁出“互保”步伐
2月15日,眾惠相互宣布其已于2月10日獲得保監會開業批復,并于2月14日獲得營業執照。這是保監會自2015年1月23日出臺《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以及2016年6月22日正式許可籌建首批相互保險社試點機構后,獲批開業的第一家相互保險社。
相互保險正成為保險業內有別于股份制公司的“新鮮血液”,其牌照價值也被業內外所看好。相互保險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以互助共濟、共攤風險、共享收益為目的,會員繳納的保費匯聚成風險保障資金池,當災害損失發生時,則用這筆資金對會員進行彌補的互保行為。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中國開展相互保險試點,定位為現有市場主體的合理和必要補充,側重于“補短板、填空白”,與現有股份制主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根據保監會官方網站披露,相互保險的投保人與所有人身份合一,使投保人能夠充分參與到產品開發、運營管理等環節中。此外,相互保險不追求短期效益、沒有股東盈利壓力、經營成本低廉,可專注發展符合會員長期利益的高保障產品,提高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為股份制保險難以覆蓋的中低收入人群、高風險領域提供簡便靈活的保險服務,帶動長期限、高保障保險產品發展,從而有效擴大保險覆蓋面,提升保險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眾惠相互創始人李靜表示,由于相互制和股份制存在顯著差異,現行《公司法》、《保險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規對相互保險形式并不完全適用,使相互保險在籌建過程中面臨眾多挑戰。
“成立相互保險社的最大難點在首次會員大會的召開,召開會員大會的最大難點在章程的起草。”李靜透露:“事事有授權、事事有規則”成為眾惠相互籌建工作的重要原則。此外,“相互保險一定要與互聯網、金融科技相結合才能取得成功。除了新技術的應用,相互保險還需要找到最合適的產業場景,以中小微企業組成的封閉性上下游產業鏈客戶是典型的相互保險應用場景。”記者 李超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