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圖片 > 正文

              “瘋狂”險資收益“不瘋狂” 今年何去何從引關注

              時間:2017-02-19 18:27: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過去一年,財大氣粗的險資幾近瘋狂,以“舉牌王”的角色一而再再而三攪局資本市場。

              日前,其戰績悉數出爐。

              2月14日,保險會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為5.66%,與2015年7.56%的收益率相比有所下降。對此,保監會統計信息部調研員、副處長段海洲解釋,一方面由于整體低利率的環境,導致固定收益率產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震蕩和低迷狀態,尤其是股票和證券投資這部分的收益下降超過2000億元,導致行業整體收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監管層認為可能是“非常困難的2017年”,保險資金何去何從更加引人關注。

              投資收益率有望回升

              保費收入增速或放緩

              根據保監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保險資產總量15.1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2.31%。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10萬億元,同比增長27.50%。

              從險資運用收益率來看,2013年-2015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逐年上升,但2016年這一數據未能繼續增長。2016年保險業投資收益率為5.66%,與2015年相比下降兩個百分點;保險行業利潤2000億元左右,下降三成。

              對此,平安證券分析師繳文超在最新研報中稱,險資投資收益率大幅下滑,主要受權益投資拖累,“保險資金投資當中,固定類收益為大頭,低利率環境使得固定收益類如債券、存款等收益下滑。至于股票證券權益類投資,成為險企收益率彈性的重要變量,去年部分險資熱衷舉牌,甚至高調參與了上市公司收購,曾使得相關股票及概念股暴力上漲,后來隨著監管出鞘,以及資本市場潮水退去,險資權益類收益率并沒有因此實現增長,反而較上年下降近兩個百分點。當然,這也與A股2016年整體不振有關,上證指數這一年下跌了5%。”

              展望2017年,險資運用仍面臨不小的壓力。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指出,2017年可能是保險資金運用非常困難的一年,我國經濟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保險業資產端和負債端的矛盾仍然突出,保險資金運用面臨利差損風險和再投資風險。

              繳文超判斷,2017年,我國保險行業仍面臨低利率環境、短期利率上行、優質資產荒、資產負債不匹配等挑戰。但從投資端來看,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2017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有望回升。

              但是,他同時指出,2017年的保費與去年相比將會放緩。繳文超認為,2016年,險資由于投資收益率大幅下滑,導致險企的利潤大幅縮水,而保費滯后投資一年發生變化,預計2017年行業保費收入增速將放緩。

              股票投資尚有較大空間

              加大藍籌股乃大勢所趨

              目前保險資金投向包括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及其他投資。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險資運用要“穩”字當頭,嚴格控制風險,固定收益類資產仍是其最主要的配置方向,但隨著收益率下降,加大權益類資產投資是理性的商業選擇。

              這位負責人說,保險公司謀求的是長期穩定收益,現階段資金配置選擇空間并不是很大,適當提高在資本市場中對業績穩定的藍籌股的投資配置,對保險資金而言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整體還有較大空間。保監會相關負責人今年1月份提到,當前保險資金股票投資余額達到1.2萬億元,占保險資金運用總額的比例不到10%,距監管上限尚有較大空間。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徐高林表示,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既符合政策方向,又能帶來實際投資收益,應緊跟國家戰略,通過參與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成效。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表示,保險公司應加強市場形勢研判,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控制能力制定投資策略。固定收益類資產安全性相對較高,投資配置必不可少,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現金流相對充裕的保險公司則可以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占比。

              激進險資有望收斂

              整體配置無大變化

              記者注意到,為防范險資運用風險,監管層已表態:要“嚴”字當頭,全面從嚴從實從重從緊強化保險資金運用日常監管工作。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監管加強,投資風格較為激進的公司或將受到較大影響,但今年險資配置仍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

              徐高林指出,保監會對險資運用加強監管后,少數投資風格激進的公司會有所收斂。但由于保險業整體投資風格較為穩健,在大多數公司投資風格不變的情況下,險資配置的整體格局不會有太大變化。

              上述保險資管人士告訴記者,大型保險公司資金量大,每年都進行債券配置。相較而言,中小型保險公司更看重權益機會。“舉牌的保險公司活躍的就那么幾家,對他們的股票投資可能會有一定影響,其他公司都還是按公司自身的市場判斷正常進行配置。”

              結合保監會近幾年發布的統計數據分析,目前保險資金的主要投向是“其他投資”、債券、銀行存款,以及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從2013年至今保險資金運用情況來看,銀行存款、債券在險資配置中所占比重逐年下滑,而“其他投資”占比上升幅度最大。“其他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等,由于能較好地對接實體經濟,以及相對穩定的高收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今年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總體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債權類資產仍將占主導。不過,2012年以來,保險資金逐漸從場內市場轉向場外市場,這一趨勢還將持續。”徐高林認為,險資投向場外市場有三大原因:首先,通過場外市場,險資能更好地對接實體經濟;其次,對險資而言,場外債券交易價格較場內更為平穩;第三,在場外私募債市場,投融資雙方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協商,險資能憑借體量大獲得優勢。記者 劉艷 王虎云

              深圳經濟網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